导读:有很多成年人,经常以“逗”孩子为乐,并且以为这就是爱,如,冉冉妈妈又怀孕了,冉冉一淘气,舅舅就说:“你妈要生小弟弟了,生了小弟弟就不疼你喽!”“哇——”孩子哭了,“哈哈——”大人笑了!可是,可是真的很好笑吗?可知,我们成年人,甚至我们家长很多时候的这种无知无畏的爱,拿走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啊,它几乎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啊。 或许我们该真的想一想,我们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在传统教育方式依旧“泛滥”的今天,我们能否有智慧识别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能否有力量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作为我们自身,我们能否能有这份福报,和世间最好的爱相遇,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今天阿敏从邯郸来京,晚上住在我家。
阿敏,我们的朋友,三十岁出头,全国特级教师,某著名学校副校长,可谓年轻有为。
但是,从进门开始,阿敏就和孩子开着各种各样的“混账”玩笑,内容大致如下:
进门,阿敏拍了几张香香的照片,用手机给苗苗(阿敏的儿子)发了过去,并附上微信录音:“这个小妹妹漂亮吧?妈妈要这个小妹妹了,不要你了”。苗苗(9岁的男孩)哭着回信:“那你就不用回来了......”眼泪哗哗的。见苗苗哭了,阿敏似乎很满足,是以此验证了她对苗苗很重要吗?接下来,心满意足的阿敏开始哄苗苗,哄了整整半个小时。
她在干什么?很有意思吧! 阿敏终于可以坐下来和香香妈妈说会话了,香香则坐在妈妈怀里看动画片,突然阿敏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开始假装很生气地打香香妈妈,边打边对香香说:“打你妈妈!打你妈妈!”
这又是在干什么?是在考验香的智商吗?情商吗?
香香一脸惊愕地看着阿敏,这种“打”的动作只有在电视里见到过,在我们家里,是从不曾有过的,香香一定是想不通,有事儿说事儿为什么要“打”呢,而且这个被打的居然是妈妈!这还了得?!香香显然不高兴了:“不能打人,不能打我妈妈!”阿敏佯装不睬,继续边说边打:“就打就打就打!”香香急了,二话没说,起身对准阿敏的脸就是一个响亮的大嘴巴!
怨谁呢?! 阿敏捂着脸不做声了,看着香香妈妈,香香妈妈心想:看我干嘛?不是有句话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嘛?!是你在教给香香: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用“打”来互动的!
香香妈妈没理会阿敏,心想,还是特级老师呢,还是校长呢,反省反省吧! 可是,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怎么有人就这么容易忘记呢?没过一会,阿敏又开始“找抽了”:“香香,你可真臭!臭死了!“香香反驳:“我不臭!一点都不臭!我好几年都洗澡(可能香香想说的是每天都洗澡)!”阿敏:“就臭就臭就臭!”香香继续辩解:“我香香的!我不臭!”阿敏则继续“逗”她:“就臭就臭!”“啪!”这又稳又准又狠的,是香香孝敬阿敏妈妈的第二记耳光。
作为香香的妈妈,此时似乎多应该批评一下香香,给阿敏一个台阶下呀,可是,凭什么呀!对于这种“没事儿找抽”的行为,妈妈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把它归罪给孩子呀。
是实在无聊吗?为什么一定要以此为乐呢?孩子被逗急了、逗恼了、甚至都哭了,就那么好玩儿吗?!可偏偏碰到一个不哭的,还击的,不尴尬吗?! 妈妈沉默,妈妈无语,谁是这件事的根源,谁自己品尝这颗果实,与我何干! 有趣的是,毫无意义的对话继续进行:
阿敏:“跟我回邯郸吧,不要你妈妈了”。
香香:“我已经有妈妈了,我就要我自己的妈妈”。
阿敏:“这菠萝好好吃,不给你吃”。
香香:“那我吃西瓜”。
阿敏:“我喜欢哥哥,我还是喜欢老大”。
香香扑到妈妈怀里:“妈妈我爱你”。
妈妈马上安慰这颗惴惴不安的小心脏:“妈妈也爱香香”。
......
阿敏无奈了,香香就是不接招啊,就是不走寻常路啊,这孩子真是不好玩儿啊!
阿敏啊阿敏,你到底在干什么啊?!你到底要干什么啊?! 临睡前,已经进被窝了,阿敏:“到我被窝里来吗?”
香香:“不去!”
阿敏:“来吧!我明天就走了……”
香香犹豫了一下:“好吧。”
香香钻出温暖的被窝,光着小屁屁从妈妈身上爬过去,爬到阿敏床上。
香香的小脚刚伸进阿敏被窝,阿敏又开始了:“臭脚丫!真臭!”
香香:“我不臭!你才臭呢!”
阿敏:“你臭!”
香香别无选择,只好斩钉截铁地、无比庄重地送给阿敏妈妈第三记耳光,然后,头也不回地爬到自己被窝里睡了。
阿敏就这样无限委屈地搂着三个耳光睡去。 第二天早上,阿敏放了一个屁,香香听见了,赶紧捂上嘴巴,不停的说:“臭死人啦!太臭啦!”“你怎么放屁pia pia 的呀!”“你臭的像臭粑粑,像屎坨坨!”“… …”在这一刻,香香竭尽她的所能,把她这“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跟“不好”相关的词都用上了!
其实,阿敏是喜欢香香的,但是,这就是她的表达喜欢的方式?令人费解的、动机莫名的方式? 香香本来是很喜欢阿敏妈妈的,到了第二天变成如此不喜欢,对于她不喜欢的,她也自有她的表达方式。
这是香香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有目的”的打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抗和斗争。
林老师寄语:
“打你妈妈!”
“你真臭!”
“不要你妈妈了”
“菠萝好吃不给你”
“… …”
香香心里得有多少不喜欢呀!她一定烦透了!她一定拼命想也想不通:这个大人怎么一句人话都不会说呢?真是太奇怪了!
阿敏在其他地方包括在自己儿子身上屡试不爽的“游戏”,在香香这里,却是碰得狗血喷头。没办法,谁让她遇到的,是无分别的爱养育出来的孩子呢。
无独有偶,很多传统幼儿园出来的老师,一开始来花径美德幼儿园上课,也很不适应的,在其他传统园用惯了的那些充满不尊重、指令、吆喝、要求式的语言(一时半刻也改不过来),花径的孩子根本就不尿,就不听的,直接就会反抗和不配合。只有等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地说话的时候,课程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无分别的爱,养育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孩子。
无分别的爱,可不培养乖孩子,无分别的爱,培养的都是有力量的孩子。是的,你对她们彬彬有礼,她们也会回报你以彬彬有礼,你对她们粗鲁不尊重,她们也会马上回报你以颜色。无分别的爱,培养的是这样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你敢对她不尊重,不礼貌,你试试看吧!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就得必须高度尊重和礼貌待她,一点不尊重不礼貌都不行!
当然,反过来,仔细想想,深入想想:
如果全社会的孩子,都是这样养育出来的,这个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也许,有的伙伴,还是会有不理解之处,认为是不是应该好好教教孩子道德什么之类的。
沿着这个思路,那么,我们就要问:什么是道德?真正的道德,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我想,道德就是一个字:爱。真正的道德,就是真正的“爱”。 爱,分为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物爱环境爱自然,基本就是这些了。
这中间,哪个爱是灵魂?哪个爱是核心?哪个爱最重要?
我想,凭常识就可以知道,凭最简单的逻辑就可以推断出:
爱自己。爱自己,绝对是所有的爱的核心和基石。
确定这一点,爱怎么发展,道德怎样发展,也就很简单了。
真正的爱、真正的道德的发展的灵魂和关键是: 一个人,要学会真正的爱自己。 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一个人,自身真实的感觉感受、情绪情感、知觉直觉、思维思想,经常被他人以种种理由(经常是被很伟大很高尚的理由)否定和纠正,这个人,肯定爱不了自己。原来,真实的自己,是有问题的,原来,真实的自己,是有很多缺陷的,原来,真实的自己,是有很多错误的,原来,真实的自己,实在不堪入目,原来,真实的自己,是不值得爱的......被这样教养大的生命,绝对不会爱上自己。
所以,一个人,怎样才能爱上自己呢?
她需要在童年的时候,在灵魂深处,种下这么一个深深的烙印:
我的真实的感觉感受、情绪情感、知觉直觉、思维思想,都是好的,都是健康的,都是合理的,都是自然的;不管我怎么样,我都是值得被爱的,并且,我确实在被爱着,被无分别地爱着;真实的我,就是最好的,我并不需要改变,我只需要活出真实的我自己;我是被接纳的,我是被理解的,同时,我也接纳我自己,我也理解我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的我,就是最好;我爱这样的我,我爱真实的我,我和我的真实在一起,我做真实的我自己;我无需为他人而活,我深信,我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真实,就是对他人最好的爱和回报;活出真实的我,活出真实的人生,是我生命最高的追求。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反过来呢?一个人,不爱自己,绝对不会爱他人!绝对不会!
当然,可以伪装嘛,可以自欺嘛。你若觉得伪装就很好,伪装比真实强,就应该伪装,至于自欺,哪儿有!没有!那我只能无语,我只能说:你是对的!你老大!
有一段话说的好:我们大部分人所学到的是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因为好像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但是,当一个孩子从来不曾被支持去信任自己的感觉与知觉时,他会失去宝贵的自我敬重以及自己拥有力量的感受,他会开始发展出不安与羞愧。所以可以说,我们从来并没有被教导如何发展出自己的智慧,我们得到的只有道德教条。而且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如果他们没有灌输孩子这些道德教条的话,孩子就会变坏。但是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被支持的,而且他也得到大人的鼓励,能够按照自己本能的聪明才智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时,他反而会成长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强壮、更善良的生命体。
无论如何,一个人的内在,是她生命最根本的所在,她必须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和谐关系,并且,一切考虑,应尽量从自己的内在而出发,从自己的本心而出发,从自己的爱和需要出发,从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的声音出发。这样的生命,其存在感,其安全感,其创造力,其思考力,其独立性,其高贵性,其宁静、自由、理想、追求......都是卓尔不同的。这样的生命,才有真正的爱的能力,才有真正的道德的能力啊。
归根到底,道德不能是外在的,而是生命对自身发展的深刻的洞察和把握,而是生命对自身命运的至深的怜悯和关爱。
那些最有道德力的伟人,她们也只不过是深深认识到:什么是自身的生命!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