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81阅读
  • 0回复

第12种方法: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4-06
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英]利斯


爱,藏起一半
日本的大岛先生有一种特殊的育儿方式,那就是——爱,藏起一半。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他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10岁的儿子正男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坐在爸爸的驾驶座旁,看爸爸神气地驾驶汽车。可是,大岛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正男顺道搭车上学。
一天,正男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答。正男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学校走去。当他在十字路口正艰难地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大岛见了正男,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正男,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一道道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大岛的眼圈有些发红。正男懂事地向爸爸点点头,接过大书包继续艰难地向前走去。
大岛先生那种特殊的育儿方式很值得我们效仿。爱,藏起一半,不是丢失另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更艺术。这样的爱才叫理想的爱,真正的爱,才是父母对子女应有的爱。
:现在的家庭多半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满足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使孩子生活得幸福而毫无负担。因为爱孩子,很多父母都不会对孩子说出自己的艰辛,即使是再苦再累,甚至是情绪非常低落时,他们在孩子面前也总是显得轻松而愉快。还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自己能不能办到,只要孩子提出,他们总会想尽办法满足。长此下去,孩子就无法体会父母为他们付出了什么,他们还会觉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当这些孩子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时,他们走入社会时又怎么能更好地感恩生活呢?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
作为父母,应该理智施爱,爱而不娇,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去施爱。千万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应让孩子懂得:除了“我”,还有其他和我有相同需要的人。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都为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孩子的父母,将度过最缺乏爱的后半生。
总之,理智的爱,应该藏起一半,这并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

建议一:不要溺爱孩子
据报载,一对双双下岗,靠四处打尽可能为生的夫妇,他们上高中的儿子却不顾其贫困的家庭状况,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看到同学有车接送,就要他们租车送他去学校;为办同学聚会,硬逼他们凑足2000块钱……
时下,这种不体谅父母难处、缺乏感恩之情的孩子并不鲜见。在我们周围常常会听说某某家上中学的孩子,见同学听上了MP3,回家便向父母要钱买;见有的同学配了手机,也要求父母给自己配;甚至见有些家庭条件好些的同学用上了电脑,也不考虑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哭着、闹着向父母要电脑……这种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在物质追求上随心所欲,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高标准、严要求”的不正常现象,是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体现。孩子没有“感恩”之心,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虚荣心作祟,为求在同学中有面子,便于工作不顾父母的辛劳,你攀我攀他也攀,你比我比他也比,攀不出高低,比不出上下决不罢休,至于父母是吃糠咽菜,还是沿街乞讨,一概不管不问。另一方面则是父母自身过于溺爱孩子所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溺爱的儿童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立即翻下脸,更谈不上感恩。父母的溺爱收获的必然是儿童长大后感恩缺失的后果。如果说,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存在“温柔陷阱”的话,那么这陷阱就是那些对孩子过分溺爱的父母亲手辛苦挖掘出来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向父母表示感恩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的虚荣心就会越“喂”越大,“感恩”之心也就变得越来越麻木。溺爱不是爱,它不但不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反而会遗害其终生,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爱的原则和条件,讲究一定的尺度和方法。
建议二:父母对孩子不要过于刻薄和严厉
有些生活艰难的父母视孩子为负担,孩子稍不遂意,对其非打即骂;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管教过于严厉,致使孩子感受不到生活乐趣……这些也均不利于引导孩子对父母抱以感恩之心。
父母对孩子要严,但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要适中,要要命孩子自身实际。要尊重孩子,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处处设卡,要给孩子充分自由,要剥夺孩子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过多的干涉。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要用引发孩子对抗情绪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如使用棍棒、斥责、殴打、禁闭、逐出家门等。要教育诱导,不要将自己的爱好、兴趣、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孩子。
建议三:适当让孩子吃些苦
高尔基说,不幸才是最好的大学。“娇养多败儿”,在生活中,只有体会过劳动辛苦的孩子,才懂得体贴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才知道好好孝敬父母。
一个叫阳阳的男孩今年17岁,他的父母从来不娇惯他,他小时候父母从不给买零食,他也不会围着父母要零食,他放学回家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每逢假期还会随父母下地干农活。邻居见了责备父母对阳阳太苛刻,但阳阳的母亲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孩子不能太娇惯,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他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他才会懂事、听话、才会好好学习。事情也确实如此,阳阳不仅现在听话懂事,从不惹父母生气,而且学习也是名列前茅。
但另一个叫王磊的孩子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什么活都不让他干。现在18岁的王磊整天呆在家里上网,闷了就骑摩托车到外边去兜风,想吃了到饭店去大吃大喝一顿,花钱就跟流水似的。有一次他骑车出去兜风,由于车速太快撞了人,仅医疗费就花了几千元,父母辛辛苦苦积下的钱就这样“扔”掉了。王磊这样不听话,有时父母实在沉不住气责备他几句,他就赌气离家出走,还记恨父母。现在王磊的父母被这个“好”儿子闹的整天愁眉苦脸,一提起儿子就唉声叹气,眼里直流泪。
建议四:要正确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的答应,不合理的不要迁就。如果父母,不管有什么好东西,自已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要留给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心理。
一对年轻夫妇生活十分节俭,但对其4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天,年轻的母亲带儿子外出玩耍,并为他买了一瓶近十元钱的饮料。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了,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起饮料送到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看着饮料汩汩而出,年轻的母亲背过身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个场面让人心酸。但之所以出现今天的结果,那位母亲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不知道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别人,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蛇蝎心肠的恶人,一个感情上的“白痴”。在他心中,既没有对长辈的孝敬,也没有对晚辈的慈爱,更别想让他爱别人、关心别人了。
爱不是服从,不是保护,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健康、快乐、优秀的人。家长千万不要一喷水孔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应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尊敬父母、爷爷、奶奶,形成“长辈先用,最后轮到后”的意识;教育孩子主动问候别人,见到别人有困难有不幸要去关心。孩子如果主动为别人做事,如坐车时为老弱病残让座等,父母要及时表扬,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