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学说话警惕四个误区
作为宝宝的母亲,最欣慰的一刻就是听到宝宝第一次叫自己妈妈。宝宝学说话,第一次往往叫的就是母亲的名字。当宝宝刚刚到了牙牙学语的语言学习阶段,爸爸妈妈们便迫不急待地教他各种生活语言,也开始卖力地整天对他说个不停,对宝宝进行语言攻势。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宝宝可以很快学习到,究其原因,就是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许多父母进入了误区,也就是犯了宝宝学说话过程中常见的错误。那么,宝宝学说话有哪些误区?这些误区有哪些表现?引领右脑提示:为了不做宝宝说话学习中的糊涂父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宝语言学习中家长容易存在的几个误区:
宝宝语言学习误区:过度满足宝宝要求
糊涂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表现:“宝宝,要吃果果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看着水果,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吃水果了,于是把水果递给他。
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会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不用表达,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学说话的锻炼机会。
解决办法:如果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其他事情你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妈妈欢欣鼓舞。
宝宝语言学习误区:过多使用儿语
糊涂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语说话是宝宝一定语言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也跟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限制,他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只好用儿语,有些父母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但这样做很可能拖延宝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解决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即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即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尽量用正常的方式交流,尽量缩短宝宝儿话的使用时间。
宝宝语言学习误区:模仿宝宝错误发音
糊涂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以拿来玩笑。
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还没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此时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解决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错误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长了,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学习说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宝宝语言学习误区:多种方言一起说
父母类型:家境复杂型
表现:在许多人员复杂的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等家庭成员各有各的方言,大家你说东北话,我说南方话,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让宝宝有些不知所措。
害处:多种语言并存的家境,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说话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宝宝说话晚。
解决办法:家人在宝宝学说话之前应该好好地开一个家庭会议,达成一个对宝宝最有利的一致意见:尽量用普通话和宝宝交流,如果家里中有保姆的话,最好请普通话标准的保姆,有的父母在宝宝学习说话之前专门请北方的保姆,可见其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