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37阅读
  • 0回复

教你这样改变孩子依赖父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常金燕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0
教你这样改变孩子依赖父母

很多家庭教育的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

  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孩子刚开始学习系鞋带,看到他艰难的样子,我耐心地站了十分钟,最后,终于忍不住还是帮他系上。每次女儿一提到她和朋友吵架,我就马上跳出来给她建议。如果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听我的,那怎么可能让孩子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成长?
  你也许会想:“帮孩子系个鞋带,告诉他们怎么处理和朋友的冲突,让他们避免犯错,这些至于那么严重吗?不管怎么说,孩子毕竟还小,没有经验,他们确实要依赖周围的成人。”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一个人一直依赖另一个人的时候,会产生某种情绪。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这个无奈的事实让我们做家长的进退两难。一方面,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我们,因为他们年轻没有经验,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告诉他们怎么做,另一方面,他们的依赖又导致对我们的敌意。
  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幸运的是,教会孩子自立的机会每天都有,这里提供了几个的技巧
  一、分开也是平常事,他人照顾是自然
  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冷酷的态度并非一件坏事。平静冷淡的处理你们的偶尔分离,反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分开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虑让其他人接替你照顾孩子。有时候,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个人变成粘你们两个人,慢慢孩子就会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二、多聊多人多自然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多结识其他小朋友,和其他人聊天。这样做能够让孩子的视觉更宽更广,兴趣及乐趣更多层面,那么黏人的行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三、及时回应妈还在
  如果你要暂时离开孩子到家里其他地方活动,可以大声和孩子聊聊天、唱唱歌,让孩子感受到你没有离开他。比如说当你要洗澡或者如厕的时候,你可以将孩子放在门口,他会先看你是不是在那边,然后再去玩自己的游戏。 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的事实之后,你就可以关上门,但记得要跟保持孩子沟通哦!
  四、全心全意焦虑平息
  孩子在一岁到两岁期间会受到渐渐丰富的内心感受冲击,这个时候他需要家长给予他全心全意的安全感。美国依赖情感研究专家霍华德教授解释说:“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多么可靠,多么愿意和他在一起,那么他的焦虑最终会慢慢平息。”
  五、一切包办非好事,专横跋扈由此生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小孩,上到爷爷奶奶,下到爸爸妈妈都对孩子冠以过多的宠爱,将孩子日常大小事情一手包办,养成孩子依赖的性格。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家长平时要做到宠而不溺,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然他会慢慢丧失责任心,依赖性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六、多变的情绪会养成粘人儿
  家长前后不一的态度和多变的情绪会让孩子安全感下降,变成黏人儿。有的父母心情好时,能够耐心地被孩子“粘”;心情不好时就把孩子一把推开,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反而会增强孩子的“粘性”。
  七、转移目标让“粘性”下降
    当孩子有粘人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家长要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对父母的注意力下降。如带他去找他喜欢的动物,外出散步,进行游戏等等,总之要让孩子转移目标。
心理学研究认为,依赖是孩子和他的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之间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依赖有三个区别于其他亲密关系的条件:(1)把依赖对象作为寻求和保持亲近的目标;(2)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时,容易向照顾者寻求保护和支持;(3)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将照顾者作为安全的靠山。依赖性强的孩子一般在面对陌生情境和任务时表现出退缩,而他对自己的亲近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表现出的很高的热情。对于这种依赖的孩子,如果指望用说理、鼓励、激励甚至威胁、惩罚的方法让他们积极、勇敢起来,不仅不能培养出他们的勇气,反而会使他产生更多的畏惧心理。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依赖型儿童的四条教育方法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表现,拟定勇气教育的方法。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勇气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在教育中会有某些不协调。怎么办呢?参照依赖关系的三个独特处,家长们应该观察、比较孩子在情感、行为上的亲疏,明确孩子都依赖、倾向哪些对象,进而根据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疏密、情感远近、褒贬多少等角度相对客观地“观看”自己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方式,着重从家教的价值取向、教养方式等方面认清自家家教过程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些活动产生退缩行为,以此来确定应着重从哪方面对孩子进行勇气培养。
  其次,多给孩子表达各种感受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表面看,勇气是人表现出的一定外显行为,也是孩子内心深处对自己认识的一种反映。8岁至10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大多数人已经能通过妈妈、爸爸等亲人的观点和评价认识自己,但是妈妈、爸爸等亲人对他们所说的"肯定能行"等关于勇气方面的类似评价,并不能使他们马上就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外界的评价和自我的感觉还没有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即便有正面的评价和夸奖,有些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仍会表现出一定的迷茫和退缩行为,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多给孩子表达各种感受的机会,让孩子在表达和感受中逐渐增强信心和勇气。
  第三,家庭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要一致、均衡。研究表明,教育依赖型儿童,不在于教育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父母要表现出平等的品质,要注重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也就是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与机会应该一致、相等,不能以母亲为主或者以父亲为主。让孩子感到父母都是他的可以依赖信任的对象。这提醒我们,应加强孩子父亲的教育力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爸爸要多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更多地从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引导,拓展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孩子从更广泛和深层的精神世界中寻求勇气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化解消极情绪,增进情感沟通,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应该重视他们对挫折、失败等消极情绪的表达,并且积极帮助他们化解这些消极的情绪体验,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让他们感到虽然面对的任务和情况虽然复杂多变,但自己仍然有做的很好的方面,家人仍然理解自己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自己在解决任务中,能力能够不断增长。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们在面对可能遭受挫折或需要自己努力的任务时,勇气会越来越强。随着参与活动的增多,他们会对自己逐渐形成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逐渐悦纳自己,挑战自己,进而不知不觉中摆脱胆怯、变得积极主动和勇敢起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