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谭概》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故事,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
翠鸟
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
但是我们爱的方式和方法是对的吗?
有时候,我们会不会借着爱的名义,
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呢?
父母都想给孩子100%的爱,
也都知道溺爱对孩子有害,
但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没有分清爱和溺爱呢?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画面引来网民争议,当地一对准备搭火车回乡的母女等车时,母亲怕女儿站着脚疼,自己蹲下充当“人肉板凳”,让女儿坐着歇脚。从视频上可见母亲大腿上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坐得悠然自得。
溺爱就像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
掉进陷阱里的孩子,自私冷漠,以个人为中心;同时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新闻:英国一动物园母猩猩因过度宠爱孩子,把它舔成了秃顶。
我还能说啥,秃头怪我咯~
父母有些不经意的行为,正是溺爱孩子的体现,看似为孩子好,其实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NO1
不要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穿衣穿鞋,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家长不愿让孩子去尝试。
担心孩子被欺负,所以当孩子和小伙伴们玩的时候在一旁紧紧盯着、护着,父母的爱看上去很伟大,但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强大的机会。
父母之爱重于“泰山”呀~
试想孩子直到上幼儿园还不具备独立穿衣、自己穿鞋、独立如厕等生活自理能力,看到别的小朋友都会,只有自己不会,孩子会不会觉得自卑呢?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
但20岁明明已经应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很多家长狠不下心来。
杜绝包办式溺爱
如果不能一辈子当孩子的保护伞,就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当父母一直挡在孩子前面,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核心能力养成的机会。
NO2
不要特殊待遇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无须过分注意,更不需要给孩子搞什么特殊待遇。比如同样是吃饭,一家人吃饭把最好的食物给孩子,自己吃相对差的。家里条件一般,给孩子买不适配家里经济条件的物品等等。这样的特殊待遇只会渐渐地让孩子觉得高人一等,养成不好的习性。
平常心
NO3
不要轻易满足
也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要让哭闹成为孩子要挟自己的筹码。
牛牛妈妈带着4岁的牛牛去逛商场,路过一个玩具店,小伙儿走不动了,拼了命地拉着妈妈往里钻。妈妈拗不过他,只好跟着他进去。不出所料,牛牛抓住一个超级飞侠的玩具死活不肯松手,非让妈妈买。妈妈也是哭笑不得,心里想,怕啥来啥。“宝宝,超级飞侠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我们把这个放回去好不好”,妈妈耐心地说到。可是牛牛就是听不进去,拉着玩具店的门不走。哭闹声越来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妈妈也是束手无策了,最后还是妥协给牛牛买了那个玩具。
“撒娇”是孩子的本能,但是当撒娇超过了限度,就会成为“耍无赖"。哭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的糟糕。当孩子想要用哭泣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时,父母要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但不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温柔地告诉孩子:你好好地和爸爸妈妈说,我们也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我们抱一抱吧。
理性地解决
惯子如害子,一味的溺爱,过多的袒护只会让孩子更任性更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不知何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