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才?天才是具有超高智力水平的人。
下面,根据蒙特梭利育儿法对天才的定义进一步细化。
引领右脑提示:蒙特梭利认为“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最初源于感觉”。根据这一论点,超高的智力就需要有超强的感觉来实现,因此,天才来源于“超强的感觉能力”。“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是智力发展的过程。概念化是将现实事物抽象化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概念化就是给感觉一个名字,让孩子能通过名字表达、书写、运用这种感觉。所以,天才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事物概念化”的过程。蒙特梭利认为,人的智力表现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天才的表现应该为“具有超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了天才的来源、成长过程和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成为天才。
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chinaquannao.com 一、如何发展孩子的感觉能力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能力是宝宝天生就会的,所以蒙特梭利认为所有孩子都具备天才的潜质。那么,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最终没有成为天才呢?原因是我们从小感觉的意愿被抹杀,感觉的机会被剥夺。
当一个婴儿的所有需求都被满足,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抓紧时间探索世界,专心的感受世界。父母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也就是吃和睡的需求。但是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好像没吃饱、没睡够一样会哭闹,直到需求被满足为止。满足后才能专心感受世界,发展智力。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一直被父母忽略,那么孩子就一直不能专心。孩子为了解决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开始哭闹、纠缠、放弃独立、放弃自由,放弃探索世界,放弃智力的成长,以此为代价来换取妈妈的关爱。孩子0-6岁处在吸收性心智时期,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孩子一直处于对爱寻寻觅觅的状态,又哪有心思发展智力,又怎么可能成为天才?
孩子天生知道如何感觉世界,发展智力。你也许留意到,儿童喜欢抢大人手上的东西,到手以后先是看一看、摇一摇、敲一敲、然后放嘴巴嚼一嚼,这个过程用到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这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自学行为,是儿童智力的自我启蒙。但是,许多父母不让孩子吃手吃玩具,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机会。父母阻止孩子吃手吃玩具是当心孩子会误吞东西,卡住喉咙。但是实际上,从小吃手吃玩具的孩子,不会把嘴巴里面的东西直接吞进去,而会先判断那个东西能不能吃。判断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智力增长的过程。在原始环境下,孩子靠这样的方式在2-3岁断奶后就能自行觅食,他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判断环境中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如果孩子天生都会把不能吃的东西吞肚子里,那么人类早就绝种了,因为我们祖先生活的环境到处都是小石头。当然,我们不去试探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到底有多强,所以不能给孩子接触4cm以下的小物品,但是手指和大件玩具吃吃又何妨?最坏的后果不过是拉肚子,跟智力发展相比孰轻孰重呢?那些没有吃手吃玩具权利的孩子更容易误吞东西,卡住喉咙,因为他们将放到嘴巴里面的东西不假思索的全部吞下去,这就是不够聪明的表现。
父母不去抹杀孩子感觉的意愿,不去剥夺孩子感觉的机会,配合强大的吸收性心智,孩子自由成长,6岁后就能具备非常强大的感觉能力。如果父母能在孩子0-6岁的过程中,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引导孩子的感觉,使得孩子感觉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那么孩子就能拥有其他人望尘莫及的感觉能力。“多元化”很好理解,就是感觉的种类尽量多。例如,吃的种类尽量多,看和听的内容尽量多,闻和摸的东西尽量多。“精细化”就是辨别同一感觉的不同强度。以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听觉筒为例。听觉筒是六个外形相同的瓶子,里面放入数量依次递增的碎小物体,将瓶口密封好,孩子通过摇晃听觉筒辨别音量的大小,并根据听觉筒的音量将瓶子从大到小排列。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在重量、长度、音阶等感觉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