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很多家长,因怕让孩子自己做事时会损坏东西、弄脏衣服或嫌孩子做事慢,做不好又耽误时间,索性干脆就自己全包,什么也不让孩子学干。你想过没有,你今天代替孩子做,明天代替孩子做,当孩子长大以后,成家立业了,你还能代替得了吗?最让人担心的是,当孩子担负起生活的重任时,孩子又找谁去代替,又有谁能代替得了呢?当父母不注意从小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时,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这样给孩子的只是罪,是害。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花点时间,花点耐心,花点功夫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试着去做事。在学习之余,打扫一下卫生,操作一下洗衣机,包个饺子,洗一洗碗筷等。既调节了孩子的大脑,又避免了孩子不学习时任意散慢。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理解父母养育的艰辛。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还会使孩子学习更具效率。
做个引导者吧!让孩子在你的启发、引导下磨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耐心生活、吃苦精神,提升做事的能力,进而认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用的人。
二、让孩子把握时机
孩子做事时,我们的家长常犯的错误是: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认为孩子也应该知道,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没有见过、没有学过,更重要的是没有做过之前,他们根本不明白、不知道、不会做么!
过去有说法:城里人麦苗、韭菜分不清,认为很可笑。其实,当孩子对一样事物不懂,父母又不给讲清楚时,孩子尽管有了解和做事的愿望,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情也难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妈妈要他到商店买奶油,临出门前,妈妈特别叮咛说:记住把奶油带回来。这孩子没有买过奶油,更不知道怎样把奶油带回家,经过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把奶油顶在头上,然后戴上帽子。没想到当时阳光非常强烈,等到他到家时,奶油已经全部溶化了,流得他满头满脸都是奶油。妈妈看到此情此景,大声抱怨说:“你真是天生的不长脑袋,你应该把奶油先在冷水中冷却一下,再放入袋内,然后快步带回来。”第二天,妈妈又让孩子到街上买只小狗,孩子以为他知道怎么做了,所以非常开心。这回他真的把小狗放到溪水中洗一个澡冷却一下,然后塞进袋子里带了回来,妈妈见状,吓了一跳,她又疯狂地大吵孩子:“你真笨,应该在小狗的脖子上拴一条绳子,然后牵着他回家。”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已充满了疑惑。他很爱妈妈,妈妈也爱他,他认为只是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何不能原谅他,这样伤害他呢?好!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一定不会再出现这些可笑的事了,不再让妈妈生气了!又一天,妈妈决定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她让孩子去买一块长面包,结果孩子高高兴兴地用绳子绑住面包,然后在地上拖着回到家里。这一次,妈妈更严厉地训斥了孩子,孩子内心非常失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故事给人带来这样的启发:在孩子做事时,由于开始孩子不懂,做不好,做父母的又没有耐着性子说明白,天真的孩子在模仿中透出点“迂腐”,而且还有调皮的一面,即使做了某些愚笨的事,家长也不可以火冒三丈。做为父母一定要在教孩子做事之前,把事情说明白,让孩子分清这样做的原因何在,然后再让孩子决定用什么办法去做,让孩子自己去达到最终满意的结果。
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小让孩子在家庭做家务活,从生活的点滴做事,而提高孩子做事的方法、次序、轻重缓急,不要只注重追求学历而忽略了人生生活幸福的根基。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让孩子做事时,一定要有要求、有达到标准。如拿工具的方法,做事的彻底,周到、全面等方面,不可草草地让孩子做事,而不关心其做事的行为规范以及做成的结果。如让孩子扫地时,要先给孩子说明拿扫帚的方法、姿势、扫的方法要求(如:洒水不溅身、扫地不起尘等)。凡让孩子做事,就要求做的对、做的到。否则,虽让孩子做再多的事,也只会百害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