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09阅读
  • 0回复

“玩中学”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聪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一老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31
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早已成为父母带娃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市面上各类“玩中学”的课程和工具也是层出不穷,不少父母都在犹豫——



[color=rgba(102, 102, 102, 0.8)]孩子专注力不太行,“玩中学”真的能有效果吗?
[color=rgba(102, 102, 102, 0.8)]孩子年龄太小,长大再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今天,我们通过两个家庭的带娃经历,分析“玩中学”的隐藏问题,感受“玩中学”的魅力何在,为何饱受国内外推崇,与家长们共同探讨“玩中学”的本质。




对于2-8岁的孩子来说,生活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世界里,天生就具备超强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如果不加以训练,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






芮悦的妈妈说,老大是个哥哥,前些年养老大时,家里都非常忙,老大就全托在幼儿园,爷爷负责接送,奶奶帮忙做饭,夫妻俩都没有太多时间照看。



后来她发现自己家孩子总是在玩,但别人家的孩子就报了这个班那个课,当父母的觉得耽误了孩子太多时间。


现在老二两岁了,妹妹活泼好动,抱着各种娃娃不撒手,自己坐在那里玩起玩具,一玩就是老半天,看着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她的学习成长。





回想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们,丢沙包、踢毽子、翻花绳,同样是玩,我们并没有主动从中“学”什么,就只是单纯的玩而已,且玩乐的轻松与学习的枯燥成了鲜明的对比,怎么现在的孩子就可以“玩中学”了呢?甚至很多孩子明明报了一大堆“玩中学”的课程,但一直没有长足进步,让人不免对“玩中学”发出质疑。





经过大量家庭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了“玩中学”显而易见的缺陷:




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行难一,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消极被动,玩的时候轻松但汲取知识的过程过于被动。

目标模糊,要么目标太远孩子够不着,要么目标太近无法持续进行。

以一概全,不了解自身孩子的特点,家长接收了新信息就让自家孩子跟着做。

这些“玩中学”的缺陷究其根本,是孩子们的“玩中学”的重心落到了“玩”,最后只是变成了一场场游戏罢了。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玩就好好地玩,学就好好地学”。



这句话影响了我们整个成长时期,也割裂了学和玩的关系。对于小孩子来说,好玩才是天性。



[color=rgba(102, 102, 102, 0.8)]那到底应该学多少?玩多久?


怎样才能学得更多、玩得更好?
怎样才能把“玩中学”的重心落在“学”?

我们首先看看“玩中学”不容忽视的优势:




轻松愉快,“玩中学”营造出的轻松、有趣的课堂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

把握光阴,让孩子通过玩掌握软技能,学到更多能力、技巧、知识,没有浪费掉宝贵的成长时间。


文昂的爸爸深有体会,孩子以前重心在“玩”时,一场普通的比赛搭积木游戏,孩子输了有时生气地跑走玩别的,有时还会哭喊耍赖,当父母的想要耐心引导都不知从何处入手。而现在7岁的文昂玩乐的重心已经放到了“学”,那这个家庭的技巧是什么呢?



  ——在玩游戏时运用全脑思维。  




第一步,教学有方法,确保孩子有能力参与游戏,让孩子的进步是伸手就能够得着的。


第二步,情绪有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胜不骄败不馁,重点是在游戏过程中锻炼思维逻辑,收获知识体验。


“玩中学”不等于随便玩  
“玩中学”的本质就是学  


“玩中学”归根究底就是学的过程,当做家长陪玩时只有自己首先思考更多、参与更多,才有可能让孩子学得多、玩得好。



在机灵鬼全脑智能开发的课程体系中,老师们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寓教于乐,借助可操作性强的组合玩教具,创造丰富多彩的主题场景,帮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系统化的全脑开发课程中配合多样化脑力挑战游戏,唤醒大脑潜能的玩教具,对孩子的全脑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持续教学方案  
5大智能系列,100款主题游戏
20款互动教具,200个参考课时


  特色教学模式
借助玩教具为载体,游戏式教学思想


  针对性能力培养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