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69阅读
  • 0回复

《夺冠》终于上映!郎平,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名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兰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春节档的电影《夺冠》,经过漫长等待,终于在今天与观众见面。
这部由陈可辛导演的体育传记电影,以几代中国女排的故事为背景,时间跨度近40年。
从1981首夺世界冠军,到2019年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能一次次从危机中崛起,重回世界强队,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绝对是力挽狂澜的灵魂人物。

如果说郎平有什么训练秘诀,那么,永不放弃,死磕赛场上的每一秒,赢下那些看似“输定了”的比赛,是她给中国女排最大的精神感染。


在一次接受采访中,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在新时代下,她所引领的“女排精神”,还有着更广阔的内涵,包括不断总结和高效学习的意识、更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及因材施教、善于激励队员……
名师出高徒。其实,“铁榔头”的名号之外,郎平更是排球场上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赋、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中国女排也迎来了强势回归: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

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 ...[图片]慧眼识英雄给予新人机会和耐心

2009—2012年期间,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

2009年亚锦赛,中国女排爆冷输给了泰国;伦敦奥运会1/4决赛,中国女排输给了30年都没输过的日本女排……开始沦为一支二流球队。

危急时刻,郎平再次回归成为国家队主教练。当时,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提出这个条件的目的,是改革。郎平想给国家队留下一套科学训练的体系。

国家队答应了。于是郎平结合各国的先进经验,推出“大国家队”战略。她扩大了集训名额,给新人机会。也因此挖掘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大批人才。


今天的“MVP女王”朱婷,曾是河南二队的一个队员,郎平在一次全国联赛上见过她。

两年后,朱婷个头长到了一米九,但是营养差,“两条胳膊像麻杆”,郎平却坚信,这孩子是个苗子,可以慢慢培养。就这样,朱婷的名字被写进了试训名单。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

有时候,不是他们不行,而是你先放弃了。

如果你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和空间,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慢慢摸索着成长。

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看,你收获的,将是出乎意料的惊喜。[图片]因材施教真正读懂每一位队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些女排姑娘的幸运之处,不仅在于遇到了伯乐郎平,更在于遇到了一个懂得如何因材施教、挖掘个人潜能的教练。为了能更好地指导这群充满个性的90后姑娘,郎平会做非常充分的功课,并对这支年轻的队伍充满耐心。
在美国读研究生时,她曾学过运动心理学,明白对待不同性格的队员,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因此,在执教时,她会从性格开始,非常仔细地观察每个队员。
无论训练场还是赛场上,队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郎平都了然于胸。
“新队员刚来是一种什么心情、打替补是什么心情、打主力是什么心情、打好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打得不好会担心队友有什么看法… …有时候她们虽然不说,但是她的表情和表现,瞒不过我。”
除了对队员心理的准确把握,郎平还知道,什么样性格的队员,要用什么样的训练方式,比如:
对待性格大大咧咧,火爆直爽的队员,她会非常直接地指出对方身上的问题,将队员一下子“点醒”;

对于那些自我要求高、内心却又敏感的队员,她总是以鼓励的方式,缓解队员内心的焦虑。



总体上,郎平对队员们一直都是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无论表现如何,从来不曾打压、打击队员。她对人才培养充满耐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位优秀的教练员,更像是一位深谙教育心理学的老师。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越优秀越好,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全能型人才毕竟很少。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尊重不同人才身上的特点,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图片]苦练之余
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郎平作为“世界最佳教练员”,名不虚传。除了豁出命地努力,她还有什么被我们所忽略的秘诀?
在微博上,郎平曾写下自己的《生存手册》,她说,“设立目标、踏实努力、及时总结,这是当年我在中国女排学习到的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论。”
41年前,18岁的郎平,被当时的教练袁伟民选进了女排国家队。
入队第一天,就被袁伟民教练要求“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训练下来,有哪些心得,什么收获,解决了什么问题,发现了哪些不足,是否找到改进的办法,以及明天怎么练?


郎平说,刚入队时,自己并没有所谓的“时间管理”意识,只知道拼命练习,提高自己。
但是,“写训练日记”却让她明白,想要取得好成绩,并不是苦练就完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及时总结。
通过持之以恒的总结和反思,郎平和女排队伍将每一堂训练课的效率,都提到最高。这也为三年后夺得世界冠军,实现世界排球史上创纪录的“五连冠”,打下了基础。
写日记的习惯,被郎平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并以此要求今天的女排队员们。
新一天的训练工作开始前,她要求队员们想明白,自己在这一天里要做什么,希望达到怎样的结果。“想要达到远大目标,每一天都必须做好规划,及时总结。”



除此以外,郎平也将自己在国外求学和执教中的经验,带到了女排的训练场上。
在她看来,排球是一项需要集体智慧和配合度的运动,现代化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场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
球场上充满了这样的因果关系,郎平要求队员去不断研究、思考总结:
对方哪个队员特别厉害,厉害在什么地方?

她的扣球你接不好、防不了的原因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对方会扣出这样的球?

那需要我做出怎样的准备... ...

训练中,郎平还会随时提问队员,“你给我讲一下,到了这轮你应该怎么打?我在副攻怎么打?主攻怎么打?接应怎么打?”
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队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后来有人反映,跟着郎导训练,身体上倒是能承受,但脑子实在太累了。


可是,如果没有学习方法和思维上的训练,单靠体力训练,今天的中国女排,能在世界排坛上傲视群雄吗?
看来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教练员,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引导学习者琢磨出一套合适、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达成某一阶段的应试胜利,完全靠刷题和死磕学习时长,而不掌握方法,只会浪费孩子大量宝贵的时间,去探索成长中更丰富的可能性。


因此,当电影《夺冠》带我们重新回味中国女排的蛰伏和登顶之路,我们也不妨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待郎平,去体会更全面、立体、丰富的女排精神。



引领右脑国际连锁教育品牌,以脑力开发为核心,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为特色,用科学的方法、自主研发的教具培养孩子的才能,为全球家庭提供先进的教育方式。自2008年成立以来,拥有海内外770+所旗舰校区,是目前较早且少有的实现0-18岁全龄段覆盖的全脑教育机构。品牌热线:400-0371-28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