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52阅读
  • 0回复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这种父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子老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30
前些天难得带蛋蛋在外就餐,因为是周末,很多家长都领着孩子。赶在饭点,人又多,难免闹哄哄的。

突然邻桌传来一句“再不好好吃饭妖怪就把你抓走”,一下子吸引了蛋蛋的注意。被训斥的小孩撇着嘴开始扒饭,蛋蛋却凑近问我:“妈妈,妖怪真的会来抓小孩吗?”
01 别让教育成了“恐吓”

“再不好好吃饭妖怪就把你抓走”,这句话晨妈不是第一次听到,甚至晨妈小时候也经常这么被“教育”,家长们对这种说法也习以为常。
但是他们毫无察觉,自己已经深陷“恐吓式教育”。
什么是“恐吓式教育”?
就是通过言语或者行为上的威胁,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从而达到约束孩子的目的。
看过这么一条新闻,一名5岁女孩在街头走失,警察看到后想提供帮助,女孩却喊着“不要抓我”。

平时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家长总说让警察教育她,女孩由此产生了对警察的抵触心理。
在她看来,只有犯错了才会见到警察,警察会惩罚她。
家长在用“警察”吓唬小孩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如果孩子将来有一天走丢了,或者发生意外了,应该怎么做呢?
他们害怕警察,也不敢向警察求助。
曾让父母洋洋得意的“恐吓式教育”,其实不知不觉地让孩子置身于危险当中。
长期的恐吓,还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在父母说出“你是我们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再不听话,我们就不爱你了”时,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埋下自卑的种·子。

他们误以为自己真的是从垃圾桶里捡来,而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他们听话懂事的时候,才能得到。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有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如果没有了自信,哪怕孩子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对于他的自我人格塑造而言,都不算是真正的成功。
02 恐吓,源于无力和懒惰

和一位朋友交流育儿心得时,聊到了我们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
朋友叹了口气,兴致寥寥,她说她家里条件还不错,可不知为何,母亲从不肯满足她的愿望。
四五岁时,想要芭比娃娃,母亲不给买,恐吓她说:“把你卖给售货员阿姨,换芭比娃娃来我们家吧。”七八岁时,喜欢同学家里的小狗,央求母亲给她也买一个,她一定会好好照顾小狗的。母亲却说:“养什么养,小狗身上都是虱子,会把你身上的皮肤咬烂掉。”……直到高中毕业,她问母亲是否可以和同学们出去毕业旅游,母亲还是会厉声斥责:“干嘛要出去,小孩子单独出游多危险啊,没看到之前那个新闻吗,说女大学生被人骗了……”
朋友苦笑道:“那时我都已经18岁了,我妈还觉得我是小孩子。还在用她那套法子管教我。”
“为什么啊?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种方式呢?”

在晨妈看来,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①家长的“教育无力”
纪录片《镜子》里说过: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孩子的成长天生需要大人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时时考虑到孩子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
可知易行难,很多家长做不到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便导致了“恐吓”现象的出现。
②“恐吓式教育”简单有效
“再哭大灰狼就来**啦!”此句一出,孩子基本会马上止住。
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去威胁孩子,看起来比好声规劝有用得多,省时又省力。
家长们从中尝到甜头,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恐吓孩子,懒于思考“教育”的真谛。
确实,“恐吓式教育”简单又有效,每一次,家长都顺利保持“完胜者”的战绩。
输了的,是被这种教育摧毁的孩子。
03 教育基本法,应该遵循这三点

没有了妖怪、大灰狼和警察“帮衬”,在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晨妈在这里总结了三点,希望家长们都能借以反省自身,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①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
回到文章开头,孩子不愿吃饭的事例。显然,“吓唬”是不可取的。
这时候,家长可以转换一下思维,从源头出发,而不是凭空捏造出后果。
静下心来和孩子聊天,问孩子为什么不肯好好吃饭,从孩子给出的答案中找到要点。

如果是就餐环境不好,平时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要及时纠正。可以给孩子讲道理,也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等让孩子了解挑食,保持孩子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及就餐习惯。
如果是生理或病理上的原因,比如说体内物质代谢的紊乱、微量元素的缺乏,抑或是孩子肠道不舒服,就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才能让他“愿意”。
②用激励正向引导孩子
孩子沉迷动画片,经常出现不想写作业,只想看电视的情况。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一着急难免会说出“再看我就要打你了”这样的话。
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孩子仅仅是为了怕挨打而去学习,也很难用心。
父母完全可以用正向的激励取代反向的威胁,让孩子心甘情愿纠正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比如说“作业完成得好,就奖励你看一集动画片”,“成绩进步了就奖励你一个玩具”……
将孩子想干的事情作为激励,其实无形中把两件事情的先后重要性,在孩子心中做了调换。
③正面管教,给予孩子尊重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走入“孩子一定要听话”的误区。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反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说过: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既不惩罚也不纵容,在和善坚定的氛围中正面管教,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言:
“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去“教”。
一味地“威胁”,用“爱”作为筹码,最终只会在不健康的教育中越陷越深,误了孩子,也毁了家庭。
希望“恐吓”二字,总有一天,能消失在家庭教育的词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