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8阅读
  • 0回复

母亲什么性格,孩子就什么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子老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3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虽然脾气和性格一部分遗传自父亲,但是母亲性格的影响也很大。对于孩子来说,生理上,母亲是孕育生命的人,通过脐带给孩子输送养分。心理上,母亲是赋予生命意义的人,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好的性格。一个孩子,能否能否有好的前途和健康的心理,母亲的性格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生活中,孩子最怕的就是遇到这三种妈妈。


控制欲强的妈妈
养不出自信的孩子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

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
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
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可以想象,孩子的一生都被控制了是什么感受。他们像是一个拉线木偶,一旦想要逃离,瞬间就被拉回来。
知乎上有一个小调查:父母的控制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有一个网友说母亲有很强的控制欲,已经渗入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母亲每天晚上10点都要准时没收女儿手机,不交手机就拳脚相加。有一次甚至与女儿对峙到凌晨两点,威胁女儿再不交出来就去跳楼。母亲对女儿的社交关系也要干涉,不仅聊天记录要过目,甚至连聊天语气也要管。女儿想换掉家里的旧电器,母亲就说买了就给扔出去。女儿和男生出去吃饭,在哪里、几个人,都要汇报。在得知跟同一个男生出去超过两次,母亲就跟女儿说觉得能结婚就可以慢慢相处,如果不合适,就不要来往了。而且要求女儿婚前必须是处女,一辈子就谈一个对象然后结婚。结了婚,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忍,不能离婚。大到做出重大决定,小到家里的物品放置,女儿都在母亲严密地控制下。长大了,女儿接触到社会后,发现母亲这种状态是一种控制欲。女儿让母亲不再控制她,但是母亲的回答永远都是:“不可能!你是我孩子一天我就必须管你!”女儿不按照母亲说的做,就会被骂成“**”,导致女儿至今也没谈过恋爱。母亲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女儿身上,对女儿是一种伤害。有一个网友的话很扎心:“我需要的苹果,她却总是给我梨,我不要还硬塞给我,如果我还不要我就要被惩罚。

可是我从来没想要梨,她非要给我梨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伤害。”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羽翼,却硬生生地被拔掉换上大人喜欢的翅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其负面影响堪比丧亲。这说明,妈妈的控制不仅不会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还会让孩子变得悲观、自卑,哪怕结婚生子,也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伯雷说:“永远不要想着去控制孩子,如果他能轻易被你控制,那别人也可以,独立的人格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如果不想孩子被别人控制,首先做个理智妈妈,并对孩子说:“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不会控制情绪的妈妈
养不出阳光的孩子
前段时间,南京地铁站内有一个小女孩在独自哭泣。经询问,民警才知道这个女孩是在上英语补习班的路上,被妈妈狠心丢在了地铁站。民警与女孩妈妈取得了联系,起初妈妈说:“你打错了,她不是我女儿。”后来,妈妈承认女孩是自己的女儿,但拒绝将女儿接回。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妈妈做出这样的举动?原来,女孩总是不写作业,甚至连试卷也空着不写,还对妈妈撒谎。这次女儿又再次撒谎,于是妈妈一气之下把女儿一个人扔在了地铁站里。妈妈觉得自己教育无效,那就让社会教育去吧。然而很多网友却评论道:没看出这家长心里有爱,自己的情绪失控了,拿孩子撒气。家长从来不反思自己。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修行,如果你小时候你的父母这么对你,你心里是什么感受?你会无助吗?你会绝望吗?博主王人平的见解也一针见血:“有如此情绪化,缺乏自省意识和责任感的妈妈,女儿的表现一点都不意外。”太多父母把孩子的行为问题作为管教的起点,其实是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孩子的问题恰是父母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导致的结果。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确,妈妈的情绪才是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根本原因。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四川眉山,一位妈妈因为3岁的女儿不好好吃饭,情绪瞬间崩溃,在45秒内掌掴女儿9次,甚至数次将女儿打趴下。河南有个小男孩数学只考了81分,没达到妈妈要求的95分。妈妈将男孩打骂了一顿,随即在高速路口扔下男孩,自己驾车离去。西安,一位妈妈因女儿扰乱课堂纪律,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被学校两次约谈而心怀气愤。于是,在路上就对女儿进行打骂。她不仅用自行车不断撞击女孩,还对着女孩的脸打耳光。用打骂的方式伤害人尤其是孩子,是最愚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妈妈,比一头怒吼的狮子还要吓人。妈妈的坏情绪,是扎在孩子心口的刺。邻居家的妈妈就是这样,她为女儿的学习发愁,常常控制不住情绪骂女儿。女儿经常不写作业,上课不听讲。当女儿说不会做的时候,妈妈便骂女儿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有一次,女儿在看课外书,妈妈一气之下将书撕了。女儿愣了一下,被吓哭了。后来,冲突几乎天天有,但女儿也大声回应妈妈,有时候甚至与妈妈生气动了手。心理学上有个“蝴蝶效应”,某一个地方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别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可怕的龙卷风。妈妈的情绪波动也像蝴蝶一样,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情绪走向。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尤其是妈妈,她们的情绪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孩子通过妈妈的情绪感知世界。如果妈妈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孩子的未来也会阴晴不定。如果妈妈懂得控制情绪,孩子的心里才会一片光明。


牺牲感强的妈妈
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话:“我为你花了多少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
“我是上辈子欠了你什么,这么辛苦为你操心?”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婚了!”有人说,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和牺牲感。
家有牺牲感强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19楼论坛一位陪读妈妈发贴,为了儿子付出牺牲自己的时间,却没有了自我。她说为了孩子学习,专门搬到另一套房子。如今儿子想要回到原来的房子,因为主卧要让给儿子,她只能睡书房。为了让儿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她不让儿子自己作答,而是手机查阅,帮忙找答案,常常熬到很晚。初三时,她天天跟着儿子熬夜,晚上只能睡3-4小时,白天还得看一堆自己从来没学过的功课,连她仅有的爱好舍弃了。妈妈说:“这样的付出不仅害我现在的记忆下降了,很多事情转身就忘了。”而且年龄没到,头发稀了,还白了不少,腰椎也生病了,虽然轻微的,但是不能搬重物,只能靠口服药来缓解,还贫血,看上去比同年人苍老很多。结果,孩子却不听话,天天发脾气,说他几句就向爷爷奶奶告状。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如此牺牲,孩子还不懂事,特别委屈难过。可是换位思考,你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李艾在综艺节目《成为妈妈后》中,坦言每个女人不应该带有“牺牲感”地去生孩子。马伊琍也谈到女儿看出了自己的“牺牲”,女儿说:“妈妈快乐,外公外婆才会快乐,自己也才会快乐。”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作为妈妈,我们教育孩子要抛弃“牺牲感”,不必牺牲自我来给孩子所谓的“成全”。《奇葩说》里有一期,黄执中讲了一个鱼头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说:我其实并不喜欢吃。黄执中认为: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最危险的事,亲子间更是如此。牺牲感强的父母,总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却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因为牺牲感越强,想要的回报就越多,总有一天孩子会承受不起。活出自己,不绑架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榜样。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过一个概念:Good enough mother,被称为60分妈妈。在他看来,妈妈做到60分就足够。一个总想完美的妈妈,并不一定养出100分孩子。所以,妈妈们不必用自己的完美思想控制孩子,不要因为一点瑕疵就情绪不稳、让孩子为自己的牺牲买单。相反,要给孩子自由,信任孩子,让孩子轻装上阵。愿每个妈妈都能学会爱自己,用自己的美照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