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02阅读
  • 0回复

简述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魏淼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8
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于1782年4月21日生在德国乡村吐林根(Thuringian),其父是位虔诚的牧师,育有子女五人,福禄贝尔是他最小的孩子。福氏诞生后九个月,母亲就逝世了。他的父亲独立负责六、七所教会,所以照顾福禄贝尔之责,落在兄姊和佣人肩上。在他四岁时,父亲续弦,继母很喜欢他,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可是不久继母生了一个男孩,从此,福禄贝尔的日子起了变化,继母开始待他如外人。在这种情况下,福禄贝尔受到很大的打击,自然而然,在继母和他之间形成了很深的“代沟”。由于环境的改变,精神上的孤独,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不喜欢交朋友,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性格,可以说是受了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在乡村中生长,不仅形成他孤独的个性,同时亦喜欢和大自然接触,并沉浸在大自然的安慰里,不断的思索。以后几年,他更深爱花草树木,在大自然中体会出宇宙的真理和奥秘。日后他的思想来源,已在他幼小的心里发芽了。



    孩提时候所受的启发  
  他的父亲早晚在家做家庭礼拜,使他们全家得到宗教的信仰,虽然他是男孩,到入学时,进入乡下一所女子小学。当时的小学和教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学校的儿童于星期日必须做礼拜,并且背诵金句。他第一次背诵的金句是马太福音第六章三十三节“你们要先求她的国和她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由这一节经文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金句安慰与照顾了他七十年的生涯。女子小学的教育主旨是安静、优雅、秩序。也影响他的精神生活,整天在家过着孤独内向的日子。乡村里的人们遇到不能解决的事就找他父亲商谈。他在旁听了许多夫妇及男女间等等的问题,少年的他虽然不能十分了解,但亦形成他悲天悯人的个性。在森林中发现自然界有神的哲理,发现榛花有紫色花蕊,他很高兴,正好福氏的大哥假日从大学回来,向他详细说明花也有两性,福氏听了很惊讶也很兴奋,他觉得人的生活、自然的生活、情绪生活和花的生活不能分开。童年时代的他感觉到在冥冥中有一们主宰,因而福氏住在森林中常想的问题已渐渐明白起来了。以后几年,福氏教育的特色是他深深体会到神所创造的大自然和人类心灵关系,由大自然到神,由有限到无限之哲理。



  受到舅家的影响
  由于家庭失去了温暖,福氏的性格随着岁月的消逝,更趋内向,但他所说的话,常被家人曲解,甚至被恶意中伤,也因时势的改变和现实的需要,他不得不说些谎话,避免某些事情的发生。
  1792年他刚好十岁,舅舅荷尔曼来访,与他小住些时候,深觉福氏情景可怜,乃将他带至自宅。有四年的时间,虽然没有舅妈陪同照顾,但在舅舅爱心的照料下,他却过得十分温暖和喜乐,不但能上男子小学,亦能与同校朋友和平相处,真是和乐融融,这是福氏首次经验正规的学校生活。
  跟在家时比较,情景完全不同,父亲是那么严谨、可畏,舅舅却如此豪放、和蔼,无论在言语或举止上,都能随心所欲。四年,整整四年,真是叫他难以忘怀。
  舅舅是位忠诚坚贞的传道人,他的信息不但有力,且句句扣人心弦。不但温暖、滋润他人的心房,也深深地影响少年的他,再加上在学校宗教课领受的更是让他获益无穷──跟随耶稣的脚踪。这是他的心志和意愿,这种宗教薰陶,使他对每一根草、每一枝花,都感到有种无限奇妙的作为。福氏日后教育思想的中心,即源于此──人、自然与造物主,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谓教育,必须达到这三者的联结和谐。



    进入林务局当学徒
  十五岁时,他开始作事,起先当林务局的学徒,又当过森林书记、土地测量技术,因此也学到了农林勘查几何学。这些经验是福氏世界及教育哲学的基础。
    
    二、青年时代福氏受斐斯塔洛齐的影响



    约拿大学的生活与父亲的离别
  十七岁时候,进入约拿大学哲学系,过了两年,因为无法缴学费,就离开大学去当农夫。
    1802年父亲过世,自己觉得必需自立自强,就到山林去当书记,然后当家庭教师,政府任命的土地测量技师,以及农会会计。当时,他决定要作建筑师,他的好朋友告诉他说,你不适合当建筑师而应该当教育家。福氏在少年时代在报纸上看到了斐斯塔洛齐四十岁离开社会,自己努力奋斗之报导,这篇文章吸引了福氏。他思索反省自己的缺点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后来又在报纸上看到斐斯塔洛齐办贫民学校,更坚定了福氏求知的愿望,他就决心要去实行。



    访问斐斯塔洛齐当斐多门徒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挖土、种花、栽培植物,有时带他们到山坡去看四周的风景、河流、山脉、教导他们认识地理、分辨东、西、南、北‘由植物的生长再认识生命,创造(神)的伟大,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 ,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在活动中看到儿童无限的喜悦,福氏自己也感到很幸福,因此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发现自己的天赋
  福氏一生难忘斐氏的鼓励,在斐氏的学校这段时期,获得了不少的喜悦和感激。但福氏觉得教育法并不完美。在精神方面缺乏统一,因此,福氏决心离开而回到故乡。



    再进入学生生活在柏林大学博物馆当助手
  福氏再进入德国大学,研究自然科学,1811年进Gottingen大学, 感觉要研究人类的教育必须广泛地在各方面学习,所以,他研究了语言及物理、化学、矿物、天文等自然科学。
  1812年再进入柏林大学和威氏教授研究矿物、地球构造学、结晶学及物理学,1814年在柏林大学当助手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安静的室内研究无生物的矿物,发现矿物中也存在有发展活动的作用。自然界的调和、统一及合法规性中,无生物和生物有共同的原理作用,福氏教学法上的重要基础概念,诸如自然法则和人性教育的结合,在这时就已逐渐成形了。在矿物博物馆、自然科学研究中,福氏渐渐关心人类的教育。当时因为照顾伤患兵而被感染死亡的哥哥,留下了妻子及三个儿子,为了便于照顾他们,福氏便放弃了教授之职,而专心去研究人性教育。1817年自己建设校舍,开办他理想中的学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