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57阅读
  • 0回复

早一年和晚一年上学的孩子,到底哪个吃亏,哪个赚?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镜镜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8-31
出生差一天,上学差一年
我家儿子8月31日出生,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产房与对床妈妈讨论孩子出生日期的情形。都是顺产,我一个劲儿地祈祷再多撑几个小时,撑到9月1日;对床的妈妈却特别着急,唯恐孩子晚出生几个小时,就要晚上一年学。结果两个孩子同一天出生,对床妈妈如愿了,我却不太情愿地收获了一枚“班里最小的小孩。”让孩子早上一年学,还是晚上一年学,一直是妈妈们争论的焦点。7、8月出生和9、10月出生,到底谁吃亏,谁更赚?我说,还是9、10月出生的孩子更幸运一些!我国现行的入学截止日期是8月31日,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孩子可以读小学,9月1日晚一天出生的孩子,就要晚一年入学。这意味着同一年级最小的孩子与最大的孩子相差近1岁,总有孩子年龄占优势,有孩子年龄处于劣势。我也期待,自己家孩子能打破这种年龄差别,但儿子升入一年级,明显与大他几个月的孩子不同: 上课很容易走神、书写和自理能力较差,因为比较调皮,经常被老师批评。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29和30岁的年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孩子来说,一岁的年龄差就很明显,甚至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9月份出生的孩子赢在哪儿?

身高高出5厘米、专注时间更长、自理共情能力更好、大脑发育更成熟、肌肉控制能力更好……这些对9月份出生的孩子是优势吗?当然是!首先,身高的优势对男孩发展就非常重要。男孩成长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他们体内分泌的睾丸激素,也就是雄性激素。小男孩在一起总喜欢打打杀杀,对于男孩来说身高、力气等雄性力量,始终是在群体里占据强者地位的重要方面。一个男孩的身高,会直接决定他在班级活动和校园斗殴里的地位,更容易让他们获得自信,而个子矮的男生较容易产生挫败感。我儿子上一年级时,总是试图抱起比他更重的孩子,在男孩的丛林法则里,靠雄性荷尔蒙赢得同伴关注,是一种本能!

在《异类/Outilers》这本书中,作者Malcolm Gladwell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美国优秀的职业冰球球员,多半出生在每年的1-3月。因为年初出生的孩子要比年尾出生的孩子几乎大一岁,这让他们较同龄的孩子学得快、表现好,从而也更容易获得自信。在一个班级里也是这样,年龄大的孩子大脑发育、专注力、自理能力更占优势,使他们对于知识吸收掌握得更好,就仅仅是小肌肉控制能力更好,也会让孩子写字更棒,行为举止更符合老师的要求。所以,9月份出生的孩子,作为同一届年龄最大的孩子,通常会更高、更强、更优秀,更可能成为班级的领袖。在美国,推迟一年入学/毕业的学生被叫做“Redshirt(红衫)”,美国一项针对秋季入学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较高教育背景的家庭选择让孩子推迟一年入学当红衫的比例,远高于低学历家庭。推迟一年入学意味着家长需要多支付一年幼儿园的费用,同时大人晚一年工作,相当于少赚一年工资,富裕的家庭更有能力用财力换取孩子在上学阶段的这项优势,认为这项优势会持续到孩子成年。晚一年入学的优势可见一斑。

想成为冠军,需要出生在对的时间?

BBC发表过这样一篇研究:“想成为冠军,需要出生在对的时间”。它用数据指出,在体育上,专业运动员几乎是“镜像一般地”反映出了日历的月份顺序。在学习上也是一样,据统计,在报考牛津和剑桥的考生里,9-11月出生的秋季宝宝,比6-8月出生的夏季宝宝录取率高出30%!
我查到的国内一项研究数据也表明,按规定正常入学的青少年群体中,9-10月出生的孩子在日常学习、自我构建方面,明显好于7-8月出生的孩子。
9月份出生的孩子占尽了优势,那是不是“早一年”上学的孩子们,就只能甘当弱者了?恐怕也不能这样认为,最起码我们这批6-8月出生的孩子妈妈是不能接受的。在短期内,晚上学的孩子会更有优势,但随着孩子年龄越大,这种优势会逐步减小。比如我们班主任就总安慰我说,等到孩子上了三年级就能好很多,国外也有研究称,一般到了高中之后,这种优势就已经不明显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跟家庭环境、父母学历、经济状况等很多方面有关,晚上一年学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在孩子漫长的学习工作人生中,只能算是短期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没必要过度夸大这种影响。晚上一年学的孩子也可能存在因为觉得课程太简单,对学习的好奇心下降的情况,毕竟比起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更重要。


弱小者该如何逆袭?

虽然孩子的成长不只在学校,也不只在学习这一件事上,但当孩子踏入校门,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躲也躲不开的竞争环境。作为家长,的确可以顺其自然,让孩子在环境之中自然成长,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也需要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助力,帮助他变得更强大。强者自然可以更强,弱小者则更该看到自己的能量,对于小一点的孩子,这一点尤为关键。我曾在一则新闻中看到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指出,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条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而所谓的“胜利者效应”是指: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这项研究做了一项有趣的“钻管测试”:
让两个小老鼠在狭小的玻璃管道两端进入,看谁能够推开对方。开始力气大的A老鼠总能赢,B老鼠迅速投降。
后来科研人员用一束光刺激打入B老鼠的前额叶皮层,原本懦弱的他,瞬间变得勇武无敌,最终成功把原来的胜利者A老鼠挤出了管道。更为神奇的是,当B老鼠打赢6次之后,即使没有光刺激,他依然可以在战斗中取胜。所以,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赢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帮助弱者获得了一种强者逻辑!
今天10道算术题都对了,书写作业拿到了满分,上课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场,跑步比赛拿到了第一名,
……
年龄相对弱势的孩子,正是需要一点点的小胜利,尝到甜头,用胜利浇灌胜利,从而启动更强大的胜者逻辑,让自己不断变强大。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并帮助孩子不断放大的眼光。我们不需要孩子样样都强,只在一两样小事上找到自信,也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