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反映,家里的孩子很容易情绪变化,高兴的时候天真浪漫,悲伤的时候大哭大闹,生气的时候胡搅蛮缠,伤心的时候楚楚可怜。那么,我们家长如何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会孩子怎么掌控自己的情绪呢?
①正确认识
家长要正确的认识孩子的情绪,必须重视孩子的情绪。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感到失望、沮丧,孩子们也不例外。而且,孩子们的天性所致,情绪更易波动,在性格还未形成、天生更加敏感的时候,是容易情绪变化的,这正是一个孩童天真浪漫的可爱之处。
如果一个孩童表现的喜怒不形于色,想想就会让人觉得恐怖。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或者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往往表现出坏情绪,这是正常的现象。所有,家长碰到孩子有高兴事情的时候,要多多的给予鼓励和赞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亦不能简单地阻止孩子哭闹发脾气。
那么孩子在大哭大闹、大喊大叫、跺脚、打人时,家长是应该强硬地制止,还是马上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不,家长要认真分析情绪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逐步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这样孩子下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遭遇失败或者挫折时,才能独立、冷静地思考问题,而不是退缩、发脾气。
②平等交流
跟孩子沟通时,如果因为我们成人自己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就比如我们经常经历的:
“妈妈喊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呢?你怎么这么不让妈妈省心呢?”委屈加埋怨的语气,让我们难受的同时,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和悲观情绪。
“怎么还不来吃饭,再不来就别吃了!”催促加不满的语气,会让孩子反感和抵触。
“快来吃饭,要不我打你啦!”强迫加恐吓的语气,会让孩子恐惧和怨恨。
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是想让孩子按时吃饭、认真吃饭,我们也的确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我们往往忽视的是,我们有时一开口,就让孩子不开心。
结果还埋怨孩子不懂事,不经意间就把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工具。
认真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我们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坏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孩子,把同样情绪又反射给我们。
跟孩子相处,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忘记了好好说话。没有做到平等的对待孩子。
下次试一下,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多给孩子一点微笑,那么,迎接我们的,一定是孩子那天真无邪的浪漫的大笑。
③尊重孩子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明白,一定要尊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面。
可是,真正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很快忘记了。
孩子因为一些客观的事情、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遭遇挫折而心情烦闷的时候,有多少家长是选择“威逼利诱”的呢,或者利用自己的强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亦或用一点美食或其他蝇头小利让孩子绕过这个困难,我们的目的往往是:你不哭了就好!你别烦我就好!
可是下次孩子再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呢?
我们不能总是用“孩子还小”这句话来骗孩子骗自己的。
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
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视,亲切的安抚孩子,让孩子逐渐的恢复平静。
其次,慢慢的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以及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记得,如果孩子不能准确的表达或者情绪过于激动,先不要给孩子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你怎么不高兴啦?你刚才不是挺高兴的吗?你怎么就做不好呢?大家都会你怎么学不会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更加的情绪激动。
应尽量给孩子出“判断题”:“是...让你不高兴,是不是?你现在感觉...是不是?所以你想...是不是?”其实,在孩子表达情绪时,他已经在头脑里对问题进行了梳理,作出了初步的判断,这个时候家长再引导孩子,就会很快引导情绪的安抚和释放。
最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引导并鼓励孩子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相信通过前两部的铺垫,最后一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还有切记,一定不要肆意贬低孩子,童年时期自信的根基一旦被毁掉,将终生难以修复。
④言传身教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孩子对情绪的控制,关键还要看家长的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平常在家里的时候,是不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呢?
路上开车的时候,遇到不遵守交规的人,是不是立即大声宣泄出来呢?
打游戏的时候,遇到不配合的队友,是不是立刻火冒三丈摔键盘呢?
工作上的不顺利,是不是回家的时候,无所顾忌的释放出来呢?
不要肆意的释放你的情绪,你自己都没做好,还能把孩子教好么?
爱人老家有一对母女,周边几乎没有人喜欢。
乡亲们都说这对母女完全一样,母亲蛮不讲理,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结果女儿更加厉害,一发脾气就像疯狂了一样,典型的街头叉腰撒泼的形象。
女儿变成这个样子,跟她成长的环境有关系。在妈妈长期的“教育引导”下,她早已变成了那个模样——暴躁易怒,行为过激。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问题,也把父母的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
那些真正负责的父母,会把平和的态度,平等的语气,平静的情绪,平稳的心态,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