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出现障碍时,会产生知觉、语言、认知障碍、情绪及行为控制不良等问题,也就是无法正常与外界事物反应。3岁前是儿童感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以预防感觉统合失调,3-6岁是感觉统合失调最佳的补救时期,7-12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纠正的有效期。
异常反应:
将讯息完全抑制、肢体无反应或反应迟钝(例如:自闭症)。
将讯息过分反应、造成焦虑、不专心(例如:过动儿)。
感统失调的原因:
宝宝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 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1、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2、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宝宝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宝宝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