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94阅读
  • 1回复

让妈妈纠结的两个早教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朱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13

  在早期教育领域,很多妈妈都纠结于选择蒙氏还是杜曼,也有的家长分析如果真正理解两种理论,其实是殊途同归,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完整看完两种理论,估计要花很长时间,下面两位妈妈的讨论为大家了解两种理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兜兜妈:孩子还是要早认字

  灌输与吸收,一个提倡走捷径获取知识,一个提倡自然实践而获取知识,我认为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通过实践归纳总结是其中一种,但因为孩子的精力有限,要自己总结出诸如“万有引力定律”,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些还是需要来源于书本。

  有人会问:你就那么在意孩子早认、多认几个字吗?我当然在意,婴幼儿记忆非凡,确实不能浪费。当然前提是不能强迫,至于他将来愿意利用所学的知 识实现什么理想,全在于他,我不强求。早认字有利于阅读,有利于让其受到自身体验之外的高层次熏陶,更有利于大脑发育(用杜曼的方式教),何乐而不为?

  蒙氏提倡观察孩子,捕捉其敏感期的来临,以便及时提供精神营养,“捕捉”是观察到孩子某些兴趣倾向之后才提供有意识的帮助;为什么不可以事先引导呢?知道孩子天生具备超强的识字能力,于是有意识地提供认字环境在前……

  孩子正是之前接触了彩笔和画,才有之后绘画敏感期的来临;正是之前接触了足够多有字的环境,才有之后写字敏感期的来临。既然如此,创造机会让孩子提早认字,不就可以让阅读敏感期提前吗?这比被动等待要积极得多吧。

  我们毕竟是社会之人,不可能像蛮荒时代一样完全放任自流啊。认字,就如同学习语言,学习走路一样,都可以在社会性环境中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当然,如果费尽心力也无法让孩子有兴趣,就另当别论。

  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授知识的人,最大的担心是怕孩子先知道既定知识后,丧失了创造欲和创造力。我则认为,有能力自己从书本获取知识,再加入自己 的实践和思考,是并不矛盾的事。因为没有谁强迫他一定要以书本知识为准,只不过前人总结了这些知识供他参考而已,他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借鉴,如同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看世界。

  臭臭妈:小孩认的还只是图案

  在我们教之前,有些孩子已经认字了,只是作为一个图案出现,而不是书面语言。因此,不难理解1岁的孩子也会认字。我儿子那时认得婴儿画报、黄帝内经、金刚经、三字经等字,如果也算是字的话。不过,请注意,如果这些字出现在其它地方,他就不认得了。

  孩子最初的阅读是通过图画而不是文字,图画与成人的讲述结合。然后慢慢地到无意识地记忆一些字,这才是作为书面语言出现了。他们试图指出书面符号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识字的敏感期开始来临。

  他不停地询问这个是什么字,然后他热衷于在环境中寻找这些个字。对于字的掌握,由粗到细。如,我儿子认识“熊”之后(他们班有位小朋友姓熊), 指着“能”兴奋地叫“熊!”于是,我把两个字分别写下来,问他这两个字的区别。他发现是一个有四个点,一个没有。我再告诉他,有四个点的是熊,因为熊要 跑,必须有四条腿。而没有腿,就不“能”跑了。他开始真正掌握了“熊”字。

  学龄前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认为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他们认的是独立的字。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环境刺激的丰富,他们开始把字放回整体中去,开始关注字的组合意义,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

  认字是为了阅读,因此,我认为应该从整体文章中认字,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认字技能,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自然关注那些神奇的字,此时,我们再把字抽出来,就比较合适了。完成了从整体到个体再回到整体的过程,脱离了阅读,文字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我们此时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就为他识字敏感期的来临打下基础,孩子也从愉悦中追求学习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敏感期跟着来了。

  至于从书本学习知识,即为学习而阅读,要到7岁左右,随着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具体运算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 平,他们开始为了满足需要而阅读,如求证理论观点、获知真相等等。此时的阅读才达到我们追求的学习理论,实践理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与智力、道 德、人格等发展并没有相关关系。
开发右脑,培养神童。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离线朱彬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9-13
    
开发右脑,培养神童。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