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4阅读
  • 0回复

如何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这10个细节一定要注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13

前段时间天,刷微博刷到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一位15岁的初三男孩,正上着课,突然就站起来,朝窗户走去,意图跳楼。

幸好,旁边的同学机敏,及时抱住了他,才没有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

心酸的是,经过调查,那位男孩并未受到什么“伤害”,学校宽容,老师和蔼,父母也很注意家庭教育,说到原因,孩子哀莫大于心死地说:“觉得活着没意思。”


孩子是怎么了?患上抑郁症了吗?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空心病。”空心病患者,或许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觉得自己并不重要,发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心里是没有那股精神支柱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空心病”的出现,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而忽视孩子内心的富足和丰盈。


只有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不足,不炫耀、不攀比,感受到当下的幸福;
只有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在挫折和困境面前不屈不挠,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只有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勇于说不,不被“空心病”困扰,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奋进,拥有爱己和爱人的能力,一生幸福。


下面这10句话,将告诉你如何为孩子搭建爱与包容的世界,并引领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01

“你的存在、你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有价值的”


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即使他不完美,即使他经常犯错,父母都一如既往地去爱他和信任他。在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很强大的!他们会认为 :我的存在有价值,我说的话,做的事有价值!




当然,我们爱孩子,但不是毫无原则的去满足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边界和底线在哪里。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 上, 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 妹妹洗澡。”


02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缺爱的时候”


作家雷布斯说:“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帮他解决问题。”


面对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孩子时,任何办法和技巧都比不上“耐心”二字。


因为那个一身毛病的孩子知道,这份耐心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父母对他的爱和理解。


03

“我爱你,并且会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把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赢得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告诉孩子:


我爱你,并且会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同样是面对孩子的问题,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有位妈妈曾经留言说6岁的儿子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电瓶车碰倒,把后视镜摔坏了。


妈妈看到后很生气,但其实孩子更害怕。


她忍住没有责怪孩子,反而蹲下来告诉他:“别怕,妈妈在这儿,妈妈陪你一起去跟叔叔说。”


她陪着孩子去邻居家道歉赔偿,人家没有责怪,反而夸孩子懂事。


妈妈说:“孩子做错事,比起指责,更需要的是帮助。


那个时候如果连我都不站在他旁边帮助他,他才是最无助的吧。”


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不可怕,爸爸妈妈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对,去承担。


有了父母的爱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对抗全世界。




正如有句话所说:“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孩子犯错,你可以批评,可以惩罚。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的,是他最强大的支撑。


04

“你来做决定”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父母总是把“我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却忘了还有一句话:你们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我不要你喜欢,我只要我认为”,很多父母认为,只有时刻将孩子攥在手心,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威,孩子才能按照既定方向发展。


但孩子不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父母太过强势,并不会造就强大的孩子,也给不了他们彪悍的人生。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但他们也需要在自由与尊重中找到自己,以自己独有的姿态,明媚盛开。


05

“宝贝,妈妈很想你”


不管任何时候,与孩子的每一次相见,都像很久没见。这能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他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你也一样爱他。




当你做饭,打扫卫生的时候;当你看书工作的时候,孩子跑过来找你,不要心烦发脾气,相信我,好好抱一抱他,让宝贝在你怀里充满电,他才能专心地探索,你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06



“虽然你哭了,但是妈妈看到你在努力控制情绪”

想要孩子有颗“钻石心”,你需要谨慎赞美,常常“看见”。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被看见”,不带褒贬的描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的努力、坚持、专注、进步,来代替空洞的“你真棒!你真厉害!”


努力:宝贝虽然还是会哭,但是妈妈看到了你一直在努力控制情绪!


策略:哇,我的宝贝你想到了这么多方法让自己开心,你想到了这么多坚持去幼儿园的方法!


坚持:上幼儿园很不容易,但是你上幼儿园一直在坚持,每天都坚持早早到幼儿园。


专注:宝贝今天早上洗漱吃饭穿衣做的很快做的非常好,那是你做的时候很专心!


进步:妈妈每一天都看到你在进步,你哭的时间短了,笑脸多了;现在自己吃饭越来越好了;你可以自己上厕所了等等


07

“我的孩子是个天才”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现象,是指他人的期望会影响行为模式,从而使现实最终向期望靠拢。


爱迪生小时候思维异于常人,老师认为他有精神缺陷,妈妈却坚持说:“我的孩子是个天才,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出怎样的孩子。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画地为牢,使孩子日渐颓废气馁,把未来困入囚笼;积极的心理暗示,却是点石成金,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引导他扬帆远航。


08
“别人的评价都是主观的,并不都是真实的”


教会孩子客观自我评价,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哪些评价是符合事实的,接受;哪些评价是不符合事实的,忽视;对随意的不负责任的恶意评价,不用理会,漠视!


可以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这样孩子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崩溃、玻璃心!


09
“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
如果父母经常把“穷”“没钱”“你要那么好的东西干嘛”挂在嘴边,这些话语就会像细胞一样,在孩子体内扎根繁殖。长期这样会剥夺孩子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力量。


清华教授彭凯平说:“如果总是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是不抱怨、不诉苦;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带着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身体力行地向孩子展示努力的意义,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


10

“宝贝,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生命,再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


教育是唤醒,不是改造。


父母的使命,是理解和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不一样,是关注并呵护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求,然后允许他以自己独有的姿态绽放。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育儿就像开车,没有任何一段路况,可以让我们定速巡航、高枕无忧。


我们只能睁大双眼,随着路况调节车速,时而变道,时而刹车,偶尔遇到红灯,该停就停。


一颗丰盈的的内心,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我对两个孩子的期待,从不是学霸,只要成为热爱生活,有内心追求的人就行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