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6阅读
  • 0回复

这种巨婴型父母,极容易毁掉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万林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乐乐是个瘦瘦的大眼睛男孩,头发蓬松,有些凌乱。
乐乐妈个子不高,用背带抱着圆乎乎的妹妹。
妹妹活泼好动,刚一放下就满地爬。
妈妈一边和我聊着前来咨询的问题,一边朝乐乐大喊:
“看好妹妹!别让她碰插座和水杯!”
我看得出乐乐妈有些焦虑。
虽然我的工作室对小朋友是安全的,但妈妈显然还是不放心。
乐乐耷拉着脑袋,走到妹妹身边,一声不吭。
妈妈来到心理咨询室,是因为上二年级的乐乐陷入了情绪困扰。
妈妈很发愁乐乐的学习,因为作业和课堂纪律问题,她已经被老师叫去学校好几次了!
“才上二年级,他考试就不及格了!这可怎么办呀?”
妈妈焦急万分,想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么解决它。

在与儿童青少年的工作中,和父母的沟通是重要的环节。
这时,孩子要在场,毕竟我们交谈的内容都是围绕ta展开的。
父母的一些观念、做法,也许就是孩子产生心理症结的原因。
和乐乐的第一次的咨询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妈妈说:“乐乐之前开朗活泼,不是现在这个蔫蔫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妹妹的出生导致的。”
她承认,自己把乐乐当成一个倾诉者,因为老公太忙,也不愿意听她抱怨。
“老公总不在家,我每天带孩子、做饭,还要管乐乐的学习,我们没有老人帮忙,我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没有老二前,我都会陪乐乐做手工、写作业,周末还带他看电影、去公园,现在时间都给了妹妹,不陪他写作业他就总是磨叽,老是完不成作业!”
因为忙不过来,妈妈有时会叫乐乐照顾妹妹。
“不让他帮助?我们小时候都是老大带老二呀?”
妈妈没有意识到,乐乐在逐渐退行。
在心理学中,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
而退回至,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在开始和儿童、青少年做心理咨询前,我会特别重视“设置”。
咨询师需要明白,工作的主体始终是孩子,和家长的工作也是围绕孩子的问题进行。
同时,和家长的工作需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这些,都是为了和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
信任是工作的基础,是第一步。
并且,取得儿童或青少年的信任,还需要咨询师更具创造性。
因此,我利用了工作室中的沙盘、胶泥、绘画板等工具,来与乐乐交流。

乐乐一开始不太讲话,都是妈妈在说。
但他对咨询室的沙盘游戏很感兴趣。
很快,一场魔鬼激烈对抗士兵的战争模型就摆了出来。
乐乐模拟战斗场面,甚至不小心把沙子撒到沙盘外面。
我没有批评乐乐,而是问他愿不愿意说说自己创造的这个沙盘世界。
他说,这代表着魔鬼入侵城堡,士兵奋力保卫城堡。
但很多士兵都牺牲在战场上,城堡眼看着就要被魔鬼占领了。
乐乐沉浸在沙盘游戏中,话慢慢多了起来。
他告诉我,自己和爸爸妈妈妹妹住在一起。
爸爸工作很忙,几乎不着家。以前,都是妈妈带他。
但如今,妈妈也不理睬他了,只管着妹妹。
他每天都不开心,没法专心上课,回家不想写作业,总喃喃着:“什么都没意思...”
越聊天,他的哭诉越强烈:
“我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为什么妈妈总是对我不满?!”“为什么以前那个喜欢夸我的妈妈不见了?是因为妹妹吗?”“总让我看着她,怕她出危险!明明是她把玩具砸到我脸上,我妈也不批评她,还让我让着她!”
在沙盘中,乐乐通过故事表达他的愤怒,画中的妹妹化身魔鬼,夺走了属于他的一切!
是的,现实中,似乎是妹妹的出生,让乐乐“失去”了妈妈。
他再没有机会和妈妈单独相处,妈妈也对刚进入学校、有很多事情并不适应的乐乐毫不关注。
除此之外,乐乐还多了一项任务:照顾妹妹!
很多次,爸爸中午回到家,对乐乐说他上班很辛苦需要休息。
而妈妈在做饭。
所以,他们把妹妹交给了乐乐看护。
乐乐对着淘气的妹妹,简直崩溃了!
他既没有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还要上学、写作业、照顾妹妹......
这些都不是乐乐想要的,但他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时间久了,他越来越不开心。
难怪在乐乐的画中,妹妹会变成魔鬼。
我共情他的不快乐。
如果长大就是失去父母的关注和爱。
如果长大了就是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干不完的家务、数不清的抱怨。
为什么要长大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在如今温饱不是大问题的基础上,每一个人都是有更高的需求。
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信任,这些重要品质对一个人精神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
父母们要时刻牢记——
孩子有他们的感受,要允许他们去探索世界,也要留出时间让他们表达这种感受;
孩子不能作为大人们的陪伴或倾诉对象;
成长环境和接触到的事物,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成人的问题请交给成人自己解决。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个渴望交流、充满各种诉求的生命个体。
是一个个需要安全、爱、快乐和语言交流的个体。
这些需求,甚至超越了ta们对物质方面的需要。
几次的咨询之后,我终于让乐乐放松下来,释放了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情绪。
在征得乐乐的同意后,我也会和妈妈沟通,让她对乐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有更多理解。
时间久了,乐乐妈妈好像有点明白了。
“原来是我做错了,大人的问题要大人们去解决,我需要找老公帮助干家务、带孩子,和老公倾诉,而不是让乐乐承担这些。”
接下来的日子里,妈妈对乐乐的生活做了调整。
她会创造机会让乐乐和妹妹玩,而不是照顾妹妹的吃喝拉撒。
每周留出时间单独和乐乐相处,不让他感到失去了妈妈。
周末让爸爸带乐乐去看电影、踢球。
鼓励乐乐玩其他孩子喜欢玩的运动,也邀请他的伙伴们一起参与。

终于,这个家里,所有人都呆在应有的位置。
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乐乐妈懂得了设置界限,也为所有人提供了安全感。
乐乐的状态越来越好,上课也专心了。
妈妈激动地告诉我:“看到乐乐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我都快哭了。”
而之前一直没办法站立的妹妹,如今也开始学会走路。
也许,她也在期待长大,期待可以走、可以跳,可以和哥哥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
成长有快乐,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这种遗忘,来自家庭、来自周围环境,更多来自我们内心。
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我们也曾都是不愿长大的乐乐。
但抑郁、消沉是暂时的,成长却可以是永远的。
成人们,如果你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不沉溺于抑郁。
就要先帮他们,找到长大的快乐!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