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0阅读
  • 0回复

做对这3件小事,你和孩子会越来越亲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苑
 

孩子的世界无小事,大人却很容易因为孩子小,就随意地对待他们。
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幕:孩子一脸天真地说着什么,却被大人三言两语搪塞过去,或者大人面无表情地玩着手机,留下孩子眼睛睁得大大的,期待着父母的回应。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每一次积极地回应,都能让他们倍感幸福,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尤其是下面这三件小事:
01
懂得耐心回应
孩子叽叽喳喳的分享和提问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脑袋里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追着父母提问:
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要刷牙呢?人为什么会死呢?
有的问题甚至让父母哭笑不得,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3~8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要提出几十个问题。
面对孩子的提问,很多父母失去了耐心。其实,这种好奇心是一笔财富,父母对待孩子的问题的认真程度,直接影响了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当孩子喜欢东问西问的时候,也是父母最需要耐心的时刻。
孩子对生活中各种知识的好奇,如果得到了理解和鼓励,孩子会更加热爱观察和思考,他才会接着提出新的问题。
相反,如果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非常敷衍,甚至是嘲笑,孩子好奇心不仅被破坏了,表达的热情也被磨灭了。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那无与伦比的旅行中,时刻会提出成千上万个类似的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走进学校后就越聪明,眼睛就更明亮,记忆力也就更敏捷。您要成为自己孩子智慧的培育者,要教他学会思维。”
有的父母可能说,孩子的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
其实,这并不可耻。向孩子坦诚,并且主动和孩子一学习来获取答案,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除了提问,大人也要懂得保护孩子的分享欲,珍惜孩子的“无话不说”。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围在大人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你能耐心点,多点回应,多点沟通,孩子就会更愿意表达自己。
不要小看这件小事,在无数次的闲谈、互动之后,你就慢慢赢得了孩子无条件的信任。

02
懂得包容孩子的感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对妈妈说:“妈,我腰疼。”


妈妈会直接回一句:“小孩子哪有腰,我看你就是闲的!”


在大人的认知里,孩子的感受要么是不存在,要么是虚假的。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作者提到这样一件小事:


十二岁卡罗尔最喜欢的表姐和她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老家,但是妈妈对卡罗尔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卡罗尔:“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


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卡罗尔哭了起来,妈妈也失去了耐心:“你都已经十二岁了,还这么爱哭。”


卡罗尔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


小孩子的烦恼虽小,痛苦却是真的。


家长看来都不算什么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也许非同寻常,这些微不足道的困扰足以击垮一个孩子,她们会独自哭着入睡,也会暗自伤感。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大人给这些感受贴上对错的标签、输出大道理,他们需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被大人看见并理解。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士坐在地铁站过道内哭泣,工作人员发现后上前询问,结果她一直不说话。


这位工作人员一直陪着她,安慰她,中途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没想到她一下子情绪崩溃,抱着工作人员崩溃大哭。


你看,即使是成年人,对身边人甚至是陌生人的理解和同情都会十分感激。


我们对孩子,更要多一些对他们感受的包容和接纳。


如果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懂得认真包容、回应他的感受,而不是总是指责、呵斥,他以后更有可能寻求你的帮助和建议。



03
懂得尊重孩子在意的事与物


看过一段很感动的新闻故事:


有位妈妈带着骑着滑板车的两岁多的孩子在外面散步,路过一家洗车店,看到洗车师傅正在洗车,孩子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呢?”


妈妈说:“在给汽车洗澡。”


孩子灵机一动,跑过去跟对正在洗车的老板说:“叔叔,能给我的车车洗澡吗?”


老板痛快地答应了小朋友,忙完之后,拿起洗车水对滑板车认真冲洗。


这个故事的温柔之处就在于大人们没有嘲笑孩子天真的想法,反而能顺着孩子感受,保护孩子的天真。


这让我想起朋友的故事:


朋友曾经给女儿买过一只布娃娃,女儿特别喜欢,甚至给她取名“小兔”,睡觉都要抱着玩偶睡。有一天,布娃娃的手臂缝线崩开了,女儿玩的时候,一不小心,布娃娃的手就被扯下来了。


这可把女儿吓坏了,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怎么办,怎么办......”


朋友闻声赶来,忙安慰女儿,但是并没有效果,看着女儿抱着布娃娃伤心的样子,他意识到这个玩偶对孩子的意义不亚于一个好朋友。


他温柔地告诉女儿:“宝贝,小兔生病了,我们一起治好它吧!”


他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针线,坐在地板上开始一针一线给女儿缝布娃娃,总算七歪八扭地把布娃娃的手臂缝上了。


一个大男人的针线活可想而知有多差,但女儿却特别开心,抱着布娃娃,稚嫩的小脸终于放晴。


但像这样的孩子都很幸运,他们身边有理解他的大人。


我们有时候很难理解孩子这种感情,这些在我们眼里分文不值的东西,却被孩子视如珍宝。


如果你反转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在乎的事情,就能理解他们的“舍不得”。


一个温柔的父母,能把孩子的眼里的事,当成大人的事去对待。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不要轻视孩子的情感。我们眼里的小事,其实就是孩子的大事。


认真对待孩子眼中的事,意味着在孩子认为是很严肃的事情上,千万别拿他开玩笑。


比如,每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注重隐私,如果你认为孩子的事没有什么是自己不能知道的,粗暴地去窥探他们的秘密,会慢慢失去孩子的信任。


比如,当孩子守着自己的玩具不愿分享时,为了礼貌,你擅自分享给其他小孩子,你会慢慢失去孩子的尊重。


再比如,小孩子告诉你一个秘密,他希望你守口如瓶,你觉得很可爱,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你可能再也听不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了。


把孩子的“小事”当成“事”,孩子慢慢感受到的是大人对他的重视和理解,他的内心慢慢就会被这些爱填满。


尊重并善待孩子的童心、童真,考验的是为人父母的智慧与耐心。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