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9阅读
  • 0回复

孩子被骂时为什么不说话?知道真相后,你还会经常吼孩子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苑
 

为人父母,难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冲孩子们大吼大叫。
有时候是吼,有时候是骂。
在中国有一句话老话叫:“打是亲,骂是爱”,这也成为很多父母吼骂孩子合理化的借口,任由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甚至说出一些刻薄的话。
孩子被骂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一次的治疗咨询中,她问一个7岁的男孩:“如果你有一根魔杖,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改变你的爸爸,你希望改变他什么?”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希望他别再冲我和妈妈连吼带叫了。”
听到儿子的话,平时总是板着脸的爸爸,面色有所缓和,他当下就对孩子做出承诺,想办法管理自己的怒气。
长期责骂对小孩子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我们对孩子说“狠话”时,表面上他会沉默着配合你,其实内心早已留下清晰的伤痕。
不同的孩子,被骂后反应也是不同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痛苦。PART.01

孩子被骂后的第一种反应:置若罔闻
经常忍不住骂小孩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屡教不改。他们总是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错,功课催了一百遍还是不写、不让玩手机还是偷偷玩、房间永远是那么脏乱……不管说了多少次,孩子都没有多大的长进,形成一个循环:犯错——被骂——暂时改正——接着犯错很多家庭都很难打破这个死循环,父母总是需要用更大的嗓门、说更多伤人的话来教育孩子。这就是长期骂孩子的坏处之一:孩子的大脑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上。当这种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频繁后,孩子们就会以为:犯错只要不被骂就没关系。他的沉默只是一种假装起来的配合。只有父母发更大的脾气,他们才会真正地引起重视。这样的小孩就像是被骂麻木了,他们面对错误,不是想着纠正,而是想下次如何做才能不被父母发现。他们把父母的吼叫当成彼此之间的正常的相处模式,骂得多了,孩子就“免疫”了,自然变得更加难以管教。PART.02

孩子被骂后的第二种反应:用叛逆“报复”父母
骂得越多,也会招致孩子的叛逆。
孩子很小的时候,你的疾言厉色往往会有效果,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这些从小积累的怒气,就会转化成叛逆,很多问题少年都是由此慢慢养成的。《小孩不笨》中一位叫成才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有一些叛逆,是大人眼中的打架王、“烂苹果”,父亲教育他的方式也很简单——拳脚相加,粗言以待。在父亲眼中,似乎成才所有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动手和辱骂给他纠正过来。儿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特别抗拒,被退学的他无处可去,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学会了抽烟,偷东西。一个被父母长期责骂的小孩,不仅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导,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这样的孩子,内心都有着深深的绝望,他们最终选择的是自暴自弃。他们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父母,让大人“不爽”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有力量的攻击。父母越是责骂什么,他越是去干什么。因为在父母长期的教育中,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失败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不被理解和接纳。缺少爱和支持,是孩子自我放弃的主要原因。
PART.03

孩子被骂后的第三种反应:认为自己就像父母吼骂的那样不堪
孩子在童年早期是通过身边的看护者来定义自己的形象,不管大人是不是故意,他们的评价、情绪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感觉。也就是说,孩子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往往是在童年生活中被塑造起来的。但在育儿的过程中,大人对于孩子的评价常常过于随意且负面。尤其当我们在吼骂孩子时,总是会夹杂着过多的负面语言,比如“你真不行”“你真差劲”“你永远都成不了事”……这种负面的声音,最终成为一种偏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暗示。达娜·萨斯金德在《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作者》中提到: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肯定语言和负面语言的使用,也会拉大孩子智力发育的差距。“你是对的”“你很好”“做得好!”正确地运用这些肯定语言,会帮助孩子相信只要努力,他们能做成任何事。而整天被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如父母所说,是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会重复那些不好行为,毕竟他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他的行为。人们常说:“孩子越骂越笨”,就是这个道理。不管父母实际上有多么爱他,他都很难跨越偏见这座大山。父母每天都在用语言定义孩子,孩子也逐渐变成了父母所描述的样子,他们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最后越来越自卑。PART.04

孩子被骂后的第四种反应:他们会更加黏你
没有安全感,是孩子在被骂之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反应。记得很久之前有个新闻,一个2、3岁多的孩子被亲妈虐待,警察赶到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但是嘴里却依然念叨着:“妈妈抱,妈妈抱。”在公共场所,有时候也会遇到那些被爸爸妈妈责骂之后哭着追上去的小孩,那副可怜的模样,着实令人心疼。人们都说,天下父母无条件地爱着孩子,其实孩子也在无条件地爱着父母,甚至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远远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来得纯粹。当孩子不听话、不优秀、不聪明、不配合时,我们会表现出拒绝、失望和嫌弃。早上还在亲吻孩子的脸颊说着:妈妈最爱你,晚上就可能因为孩子惹自己生气,收回爱,让他走开。但孩子不一样。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怎么凶,怎么骂,还能不假思索拥抱你、黏你,恐怕只有孩子。他们好像从来不会记仇,在经历过吼骂之后,会害怕、会恐惧、会担心你不再爱他,会马上变乖,甚至会讨好你。这种反应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因为无法忍受你表现出来的冷漠而选择了主动示好。他无论如何不会停止爱你,但不被爱的阴影却一直跟随着他,他们的主动拥抱,本质是恐惧在作祟。
PART.05


读到这,有的朋友会说:“吼骂有这么多负面影响,那平时孩子犯错,我们还不能骂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父母请先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大人犯错时,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位年轻的朋友前段时间去考驾照,大概是紧张,在驾校练习的时候,屡屡失误。碰巧她的教练也是一个大嗓门的暴脾气:
挂空挡!挂空挡!要说几遍?
出来学车,你带脑子出来了吗!
教练越是凶,她就越紧张,有天从驾校出来,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苦着一张脸说:“终于体会到辅导作业时孩子的感受。”作为大人,出现失误的时候最不希望听到别人过多难听的苛责。相反,我们会给自己打气,同时我们还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反应越是消极的、恼火的、沮丧的、过激的,就越容易把孩子推到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面对孩子诸多不得体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愤怒的声音。正如所说罗娜·雷纳:“相比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而言,修复一段被愤怒的言辞和叫骂伤害的关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力。”其次,学会包容你的孩子。孩子犯错,有时候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们的本性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有积极动机的好孩子,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带着同情心,你就不会攻击他的人格和品质,重责其事,轻责其人。家庭教育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困境:辅导孩子写作业,越是大声,他就错得越多;孩子做事磨蹭,你越催他越拖拉;孩子越骂越笨,越笨越被骂……孩子的毫无改变,实际上就在提醒你要反思并改变你的说话方式。下一次孩子犯错、闯祸,别再大声骂他了,蹲下来,拥抱他,陪他一起直面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