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和童教针对的年龄段不同。
胎教,指的是0岁,胎儿时期的教养。
幼教,指的是0~3岁的教养,早教3~6岁,或者说早教0~6岁;
但是童教则是专门指童年的教育,超过12岁大概就是初中生的阶段,我们一般不把初中生视作儿童,而是青少年。
在古代也一直有这个说法,即12岁或者最大15岁之后,就有举办成童仪式,成童就是儿童时期已经结束。所以初中的“童鞋”也不屑去过儿童节,因为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儿童”。
所以,儿童这个说法,应该是幼儿和童蒙或者童年,幼儿是指6岁之前的婴幼儿,童年是指我们有自我记忆意识(左脑)的6岁之后到12岁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是儿童高级思维能力,性格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期,是左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教养,应该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比早教都还要重要。
比喻来说,早教是打地基,童教是在地基上盖大楼。但是,很可惜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童教的提出就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这个年龄段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重新认识童年。
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
脑干是最先发育的,就像大树的树干,随后间脑、边缘系统和右脑、左脑渐次发育膨大起来,逐渐发育成型,整个大脑就像一个巨大的果实。而其它的部份,比如眼耳鼻舌身(四肢)就像树枝、树叶、树皮。
童教认为,最好的教育无非就是认识人身、心、脑的成长发育的规律,根据规律来教育。
比如说,在胎儿时期,是人的脑干高速发育时期,古人早就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胎教的办法。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历史最长的王朝,这和它的三位开国明君有很大的关系。文王、武王、周公这三位虽然很大一尊,但是他们的妈妈更加值得尊重,被称为胎教的典范。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妈妈被合称为“三太”或者“太太”,现在如果有人称呼自己的夫人为太太,其实是对自己夫人的尊称。太太这个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地聪明,太任教他一,他就识得百,举一就能反三。而且文王心地非常宽厚,深得大家的拥戴。
从古到今,如果能够明白教育规律的家长,没有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反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因为信息太多,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无从选择,反而变得不会教育自己的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