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61阅读
  • 0回复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08
父母往往会站在自己在角度看孩子,要求孩子,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就是不接受,父母很苦恼,孩子很郁闷,说父母总干预自己,其实两者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内心闭锁,家长更要小心谨慎,最好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孩子有孩子的特质,不是谁的附属品,凭什么孩子必须听你的,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虽不成熟,但也需要有属于TA自己的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在适应社会。

先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读两则笑话:
1、早晨送孩子上学,看到一群小学生,有穿长袖的,有穿薄秋装的,还有穿短袖的。其中有个小姑娘鹤立鸡群竟然穿的是羽绒服!有个小男生就问她为什么啊?只见她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

2、刚刚路过幼儿园,偷听两个小朋友的谈话。第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第二个小朋友说:“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还挑什么食?”

不知对于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有没有同感呢?你小时候有这样的家长吗?又或者你正是孩子口中这样的家长吗?

我看完这两个笑话,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妈妈让我穿裙子,我坚决不穿,后来妈妈甚至动手打哭了我。妈妈认为女孩子就要穿漂亮的裙子,而我认为女孩子不一定要穿裙子,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冲突,像是打了一仗。



家长跟孩子相处何尝不是“打仗”呢?大多数时候是家长胜利,孩子认输。如果在某件事上孩子赢了,那么家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孩子我管不住了!”其实,这不过是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总结出来的结论。

孩子的需求跟家长认为的孩子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遗憾的是这一点家长常常看不到。

妈妈觉得孩子会冷,认为孩子需要加衣服,这是妈妈认为的孩子的需求。孩子觉得穿得臃肿,妨碍玩耍,拒绝多穿衣服。这是孩子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拒绝,妈妈会受伤,会大发雷霆,那么孩子就遭殃了。这是孩子的需求和家长认为的需求相冲突的结果。但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呢?

孩子是没有经验的,不知道室外刮风会冷。那么妈妈可以在给孩子穿衣服之前这样说:“今天刮风了,出去玩会冷,妈妈给你加件衣服,这样你就可以更加安心的玩了。”如果这样说依然没奏效,还可以这样给孩子说:“你自己到屋子外面试试看,如果你觉得冷那就加衣服,如果觉得不冷就不加衣服,好不好?”与孩子一同做决定会比父母单方面做决定要好,孩子自己参与了,孩子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就有一份小小的责任心在,这样的内在动力会促使孩子去执行。

有很多孩子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跟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因为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孩子基本都没什么话语权。家庭话语权一直在父母这里,那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天平就会失衡。
妈妈让吃什么就吃什么,妈妈叫穿什么就穿什么。如果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又是一顿批评甚至一顿打。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成了父母的“乖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孩子在吃饭、穿衣这些事情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没有得到表达,不管是意识还是无意识,孩子都可能将这种不满意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其他事情上,包括学习。从而出现在大事小事都不听家长话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会受影响。
这样的结果,不就是许多家长所烦恼的吗: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

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像西方国家,父母常常亲吻、拥抱孩子,常常互相说我爱你。很多中国父母无法跟自己的孩子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我们习惯将爱包含在行动里面。天冷了,妈妈给孩子加上一件衣服——这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我们认为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可以了,没必要说给孩子听,更何况有时候说了他又不听。其实孩子需要从爸爸妈妈口中听到爱,这样他才确定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孩子在父母身边,学习着父母的行为,被父母影响着长大。父母首先做出改变,慢慢练习说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听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让孩子觉得在这样的爱里面是安全的,我可以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
父母也要学会听孩子的需求,如果觉得孩子的需求合理,敢于做出让步,如果不合理,可以跟孩子一起商讨做出决定。这样,孩子也会慢慢的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天平又平衡了,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摩擦也必然会少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