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79阅读
  • 0回复

培养独立意识多鼓励宝宝“自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冯丽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4-15
导语: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困难。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宝宝将来独立人格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习惯于凡事都为孩子考虑的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顾。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就应开始有意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减弱并逐渐消除宝宝的依赖心理。独立意识对宝宝将来独立人格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从1岁起,

一、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当宝宝开始能走路会说话以后,独立意识萌发,这时候的宝宝事事喜欢自己来。成人开始感觉到宝宝不那么听话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 反抗期”。 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宝宝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则可以使幼儿转折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发展独立能力。

二、宝宝独立意识的意义
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

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
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东西。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