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阅读
  • 0回复

用音乐唤醒幼儿的感知与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静
 


用音乐唤醒幼儿的感知与活力

对幼儿来说,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能摸、能听、能玩的“快乐伙伴”。那些跳动的音符、明快的节奏,能悄悄激活孩子的听觉、肢体与情感,让早教在旋律中变得轻松又有趣。

0-1岁的宝宝对声音格外敏感。家长可以哼着自编的小调哄睡,比如“宝宝乖,月亮笑,我们一起入梦乡”,温柔的旋律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给宝宝换尿布时,摇一摇拨浪鼓,听“咚咚”声,再敲一敲小铃铛,听“叮叮”声,让他们在对比中分辨不同的音色。有时,锅碗瓢盆也能变成“乐器”,用勺子轻轻敲碗边,发出清脆的声响,宝宝可能会跟着挥舞小手,这其实是他们对节奏的最初回应。

2-3岁的孩子开始喜欢跟着音乐动起来。播放节奏明快的儿歌,比如《两只老虎》,带着孩子拍手打节拍,或者学老虎“嗷呜”叫着跳一跳,在肢体律动中感受“一拍一拍”的节奏;准备几个不同大小的瓶子,装上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让孩子听“高低不同的声音”,告诉他们“这是像小鸟叫的高音,那是像大象叫的低音”。还可以玩“声音模仿秀”,家长学小猫“喵喵”叫,让孩子猜是什么动物,再轮到孩子模仿,在互动中锻炼听力与表达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跨越语言,直接触动心灵。给孩子播放古典乐片段,比如莫扎特的《小夜曲》,不需要解释“这是古典乐”,只需要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听,看他们是不是会跟着旋律晃脑袋;带孩子参加社区的小型音乐会,让他们看别人。,弹钢琴、拉小提琴,感受不同乐器的“模样”与“声音”。这些看似“无用”的接触,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对美的感知。

幼儿的音乐早教,从不需要专业的乐器或课程,一句儿歌、一次拍手、一段倾听,都能让孩子在旋律中感受世界的美好。当音乐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孩子的感知力、表现力会像小草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蓬勃生长。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https://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